戰神愷撒(1 / 2)

愷撒的名字,在世界許多地區可以說是無人不曉。他一生所從事的重大活動不僅深刻地影響著當時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的曆史進程,而且給後世留下了不少難以磨滅的痕跡。他在公元前46年創製的儒略曆,在歐洲一直使用到16世紀,一些東正教徒至今還在沿用它。他的《高盧戰記》和《內戰記》流傳至今,以其典雅清新的風格和翔實豐富的史料,受到了學者們的高度重視。甚至後來的“沙皇”這一稱呼,也是模仿“愷撒”的發音而產生的。

愷撒(Gaius I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作為古羅馬共和國的領袖和軍事統帥,帶兵打仗幾十年,指揮過幾十個戰役,大都是以少勝多、出奇製勝。他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為西方許多著名軍事統帥諸如拿破侖等所效法,對西方軍事學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曾與幕僚共同著書立說,主要有《高盧戰記》《內站記》《亞曆山大戰記》《阿非利加戰記》等。

愷撒出身於羅馬的名門貴族,年輕時就渴求取得羅馬的最高權力。為此他學習講演和寫作技巧,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的努力使他成為當時知識最淵博的人物之一。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年輕時就敢於控告羅馬總督貪汙腐化,為此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當時的羅馬處於共和時代的後期,元老貴族和民主派之間鬥爭尖銳。享有公民權的隻是羅馬城內的奴隸主和自由民,而城區以外,意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享受不到羅馬的公民權,但卻要擔負著和羅馬自由民一樣的義務。愷撒接近平民,進行著反對元老貴族的活動,這樣他在平民中的聲望越來越高。公元前60年,他和羅馬另外兩個統帥龐培和克拉蘇結成反對元老貴族的秘密同盟,這是羅馬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三頭執政”。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龐培,盡管她當時已與別人訂過婚。第二年,愷撒當選為執政官。

公元前58年,愷撒出任高盧總督。他統率大軍,經過三年的征戰,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吞並了整個高盧。然而他在高盧的統治並不穩固,高盧地區接連爆發反羅馬人的起義。公元前52年春,高盧全境爆發了一場反對羅馬統治的大起義。起義軍主力在高盧北部的阿利細亞城紮下了堅固的營寨。這是一座幾乎攻不破的城堡,羅馬人除了進行長期的包圍之外,別無他法。愷撒把所有的部隊都調到這裏,二十萬高盧起義軍也雲集阿利細亞城下,雙方一場惡戰不可避免。戰役開始之前,羅馬人環繞阿利細亞城築起一道堅固的壁壘。愷撒寄希望於這些複雜而堅固的工事能夠阻止高盧人的進攻,用以補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盧起義軍首先從內外兩側同時向羅馬人堅固的工事發起了進攻。在盾牌的掩護下,一隊接一隊的高盧人像螞蟻一樣往上衝。在戰鬥中,羅馬各軍團由於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士氣開始低落。尤其在羅馬人的旗手被砍倒後,羅馬人的陣腳開始顯得有些混亂。

這時,一位年輕的羅馬士兵驚慌失措,突然發現愷撒剛剛站立過的塔樓上已經空無一人,同時位於營寨右邊的羅馬騎兵放棄了陣地,全速疾馳而去。這位年輕人絕望了。突然,堅守在柵欄後麵的羅馬士兵發現高盧人的攻勢猛然削弱了,剛才還在向羅馬工事衝擊的高盧人停止了衝鋒,他們的隊伍散開了,出現在羅馬人視線中的竟是他們自己的騎兵。原來,愷撒指揮他的騎兵包抄到高盧人的後方,給他們致命的一擊,短短幾個回合之後,高盧人便開始由進攻改為逃竄。而後,高盧人全部投降。阿利細亞之戰就這樣出乎意料地結束了。愷撒以六萬軍隊與高盧人將近二十五萬人的大軍相峙,竟以一支騎兵的偷襲扭轉了戰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