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辦一所大學(2 / 2)

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是一位外國朋友告訴我的,發生在他的外資公司在中國公開招聘的現場:一名大學生填表格之際,錯了揉,揉了又錯,揉成的紙團便扔在地上;而另一名大學生接連替之撿起,沒發現紙簍,便揣在自己兜裏……

我的外國朋友將這一切看在眼裏,他手指著兩名大學生說:“你,不要填了,因為你沒有必要再接受麵試了;你,也不要填了,後天可以直接來麵試。”

我還是不寫出那名連填表資格都當場被取消了的大學生是哪一名牌大學的學子了吧。但那一名不必填表就被允許直接麵視,並被錄取了的學生,我的外國朋友告訴我他是——鄭州的一所紡織機械學院的男生。

這件事其實和他們各自的學校毫無關係,卻不能不說和他們各自做人方麵的起碼自修有關係。

這世界上的任何一所大學都無法連這一點也一並教著,那麼大學就真的是高等幼稚園了。

大學裏要不要減負,也主要是國家教委的事情。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要說給大學學子們的話:既然對中國大學的現狀不滿意,那麼就自己為自己辦一所大學吧,在自己的心靈裏。學生,隻是自己一個人;教師,是一切古今中外的學者,或作家,或詩人;教材,是一切自己喜歡的讀物,或曆史的,或文藝的,或傳記的,或足以陶冶性情的甚或足以消遣的。這不用教委決定,這是自己完全做得了主的事;教育方針——自修以及自娛式的閱讀,一種最容易向自己一個人推行的教育方針。

這肯定會使你們在大學裏的時間更不夠用。

那麼我進一步的諫言是:除了幾門直接關係到你們將來擇業問題的硬主科,其他一概的課程,對付個及格就行了。某些被列為主科或必考的課程,我以為,無論是對於教著的教師還是學著的學子,都是不值得必爭一搏二地對待的。

我對教文化選修課的老師們也鬥膽諫言,那就是,千萬思想明白了,目前,我和你們在大學裏的使命,不妨理解為是一種減緩學子們課程多多的壓力使他們得以換腦的一種方式。在這一純粹為使他們輕鬆一時的前提之下,我們或多或少潛移默化地將人文的營養提供給學子們,完全由他們任意地選擇性地接受。倘他們的評價是——“我並不反感”,我以為我們便有理由欣慰。

我為將來的中國學子們做這樣的虔誠祈禱:有一天在中國有一所按照新理念興辦起來的大學出現了,學子可以隻按照願望主攻一門主科和幾門副科。主科當然定是他們為了邁出校門以後擇業而學的,副科是他們為了第二職業而學的。教這些課程的老師,又一定會是使他們學得深學得透的老師。其餘一概課程,全由他們憑興趣選修,從社會學到心理學到文化藝術甚至到收藏到烹飪,好比最豐盛的自助餐。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到他們畢業的時候他們能說:“大學不僅僅教給了我謀生之本,還使我成了一個可愛的人,幸運的人,是我一輩子最懷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