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們——一代新人原來是在多麼單一而又單薄的文化背景之下成長的。他們從小學到中學,在那一文化背景之下“自然”成長,也許從來不覺得缺乏什麼。他們以相當高的考分進入大學,似乎依然僅僅親和於那一文化背景。但,他們身上真的並不缺乏什麼嗎?欲使他們明白缺失的究竟是什麼,已然非是易事。甚而,也許會使我這樣的人令他們嫌惡吧?
到目前為止,我的學生們對我是尊敬而又真誠的。他們正開始珍惜我和他們的關係。這是我的欣慰。
(三)
大學裏漢字書寫得好的學生竟那麼的少。這一普遍現象令我愕異。
在我的選修生中,漢字書寫得好的男生多於女生。
從農村出來的學生,反而漢字都書寫得比較好。他們中有人寫得一手秀麗的字。
這是耐人尋味的。
我的同事告訴我——他甚至極為鄭重地要求他的研究生在電腦打印的畢業論文上,必須將親筆簽名寫得像點兒樣子。
我特別喜歡我班裏的男生——他們能寫出在我看來相當好的詩、散文、小品文等。
近十年來,我對大學的考察結果是——理科大學的學生對於文學的興趣反而比較有真性情。因為他們跨出校門的擇業方向是相對明確的,所以他們豐富自身的願望也顯得由衷;師範類大學的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亦然,因為他們畢業後大多數是要做教師的。他們不用別人告訴自己也明白——將來往講台上一站,知識儲備究竟豐厚還是單薄,幾堂課講下來便在學生那兒見分曉了;對文學的興趣特別勉強,甚而覺得成為中文係學子簡直是沮喪之事的學生,反而恰恰在中文係學生中為數不少。
又,這麼覺得的女生多於男生。
熱愛文學的男生在中文係學生中仍大有人在。
但在女生中,往多了說,十之一二而已。是的,往多了說,十之八九,“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的是中文,愛的是英文。倘大學裏允許自由調係,我不知中文係麵臨的是怎樣的一種局麵。倘沒有考試的硬性前提,我不知他們有人還進入不進入中文課堂。
(四)
中文係學子的擇業選擇應該說還是相當廣泛的。但歸納起來,去向最多的四個途徑依次是:留校任教,做政府機關公務員,做大公司老總文秘,或是做報刊編輯、記者及電台、電視台工作者。
留校任教仍是中文係學子心向往之的,但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起碼要獲碩士學位資格,碩士隻是一種起碼資格。在競爭中處於弱勢,這是中文係學子們內心都清楚的。公務員人生,屬於仕途之路。他們對於仕途之路上所需要的曠日持久的耐心和其他重要因素望而卻步。做大公司老總的文秘,仍是某些中文係女生所青睞的職業。但老總們選擇的並不僅僅是文才,所以她們中大多數也隻有暗自徒喚奈何。能進入電台、電視台工作,她們當然求之不得,但這不是一般人容易進去的,她們對此點不無自知之明。那麼,幾乎隻剩下了報刊編輯、記者這一種較為可能的選擇了。而事實上,那也是最大量地吸納中文畢業生的業界。但,另一個不爭的事實乃是,報刊編輯、記者早已不像十幾年前一樣,仍是足以使人欣然而就的職業。尤其“娛記”這一職業,早已不被大學學子們看好,也早已不被他們的家長們看好。豈止不看好而已,大實話是——已經有那麼點兒令他們鄙視。這乃因為,“娛記”們將這一原本還不至於令人嫌惡的職業,在近十年間,自行地搞到了有那麼點兒讓人鄙視的地步。盡管,他們和她們中,有人其實是很敬業、很優秀的。但他們和她們要以自己的敬業和優秀改變“娛記”這一職業已然扭曲了的公眾形象,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