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世界因你不同(4)(1 / 2)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怎樣培養自己的影響力?

【1】擺正心態。幫助身邊人的同時,其實也在幫助自己。一方麵滿足了個人的成就感,另一方麵也是一種成功的交際。

【2】設身處地為他人想。想象著如果我是他人,那我會怎麼做?如果我幫助了他人,那麼他人又會有什麼樣的心理反映?

【3】自我假設。假設自己是一位大人物,要有大人物的風采和胸襟,不計較對別人的幫助。

【4】回憶比較。回憶自己受到別人幫助時的心情。對比身邊人的處境,就會明白很多。

職場高度決定影響力

選擇一個工作的標準,那就是成長、興趣和影響力。

——李開複

人有不同的生活軌跡,有時候這種軌跡是完全自我的選擇,有時出於現實情況的考慮。不同的選擇,造就不一樣的人生和不一樣的影響力。李開複認為,選擇一個工作的標準,是成長、興趣和影響力。成長是指工作的發展機會是否夠好夠多,興趣是工作勤奮的燃料,影響力取決於內心的選擇,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職位,產生的影響力並不相同。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無疑要站在更高處。

縱覽李開複的職業生涯,有一條醒目的主線,那就是供其職業發展的公司如蘋果、微軟、Google,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公司,這幾家公司為李開複的職業生涯提供了高起點。在高起點的基礎上發展,他所能調動的影響力自然也大得多,容易被更多的人所認識,他的想法也可以影響更多人。

歲,一個還算年輕的年紀裏,李開複拿到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博士學位,並且作為該校最年輕的副教授留校授課。之後,他每日在學校裏麵對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同事,人際圈子固定在有限的範圍內,李開複知道自己不該沉寂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因為他有抱負,他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兩年很快過去了,1990年,一個機會來到了李開複身邊,蘋果公司的副總裁邀請李開複去他家做客。在他家的一片葡萄園裏,兩人邊走邊聊,副總裁的幾句話徹底改變了李開複:“開複你看,蘋果的發明正在影響著許多人,我們現在做MacⅢ,要把語音部分融入進來,我們需要你。開複,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想改變世界?”

是的,是守在象牙塔裏,選擇平靜的生活呢,還是讓更多的人看見自己,並且了解自己的思想和創造呢?那一刻,李開複做出決定,他要進入蘋果公司,站在一個新的高度,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這是李開複邁入職場的第一步,也是李開複主動擴大影響力的第一步。時隔多年,回看李開複的選擇,如果當年他堅持留在學校,那麼今天他或許已是著作等身,但卻很難會有自己的產品為人所用,也很難會有這麼多青年以他為導師,影響力自然就小得多了。

有時,選擇站在高處,也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不至於被埋沒而終生碌碌無為。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名為田仲的人,人人都說他有才能,他卻自命清高,表示不屑與達官貴人為伍,幹脆歸隱鄉間。

宋國有個叫屈穀的人找到田仲,對他說:“我是個莊稼人,隻會做農活,沒什麼特別的本事,唯一可說的就是種葫蘆有點兒辦法。我這裏有個大葫蘆,想送給您。”

田仲接過葫蘆,打開後發現葫蘆硬得像石頭一般,而且皮格外厚,葫蘆裏麵幾乎沒有空間。田仲好奇地問:“葫蘆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時候,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東西。你這個葫蘆雖然表麵看著大,可是皮格外厚,裏麵沒有空間,像這樣的葫蘆不但不能裝東西,怕是連酒都裝不了,要它有什麼用處呢?”

屈穀說:“先生說得很對,該把它扔掉。不過先生您再想想,您隱居在此,空有滿腹經綸,卻對旁人還有國家沒有一點兒用處,您和這個葫蘆不是一樣嗎?”

田仲啞然。

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困守在一隅,即使再有才能,也不會被人看見,更加不會被人認可,也就不會產生價值。尤其是年輕人,活力無限,機會無限,要有所作為,就要努力站在高處,看見你的人多了,影響力自然擴大了,這將會是一個良性循環,一個讓影響力日漸擴大的成功法則。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怎樣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1】分享自己的人際關係。最成功的傑出人士從來不會把自己的人際關係藏起來,他們是天生的聯絡者。你不僅可以做到這點,也應該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