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心靈成長篇——比成功更重要的人生財富(12)(1 / 3)

孤兒院的孤兒紛紛被領養,敬老院的許多老人被子女接回了家,每個人都懂得了對親情、對愛的珍惜。

他是個9歲的孩子,自出生起就在孤兒院裏長大,他一直想找到自己的媽媽。有天傍晚,孩子在河畔發現一個昏倒在地上的男人,他給醫院打了急救電話,將這個突發心髒病的男人搶救過來,這個男人原來是電視台有名的節目主持人。主持人萬分感激,要給孩子很多錢並供他讀書,孩子拒絕了,隻要求他力所能及地幫助10個人,然後再讓那10個人幫助另外10個人。主持人很奇怪地問為什麼。孩子紅著臉,猶豫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如果自己幫助10個人,然後請受幫助的人幫助另外10個人,以這樣的方式傳遞愛心,也許終有一天,受幫助的那些人中就會有自己的媽媽。

主持人被孩子天真又深沉的愛震撼了,在當天的電視節目直播時講述了孩子的故事,很多現場觀眾熱淚盈眶,紛紛表示願意做那10個人中的一個。然而,誰也沒想到不幸會突然降臨在孩子的身上。有一天,孩子被一群小流氓攔住了,在孩子身上沒搜到錢,小流氓們氣急敗壞地捅了孩子幾刀,孩子的肝髒被刺破,倒在血泊中,直到兩小時後才被巡邏的警察發現並送到醫院。昏迷中的孩子,一直喃喃地呼喊:媽媽,媽媽……

孩子的安危揪緊了全市人民的心。電視台24小時關注著孩子的病情,所有關心孩子的人都在祈禱他能蘇醒。幾十個大學生來到廣場,手挽手連成一顆心形,他們日夜大聲呼喊:媽媽,你在哪裏?電視台兩小時內接到幾百個母親的電話,她們都表達了最誠摯最迫切的心聲:讓我做孩子的媽媽吧!兩天後,孩子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時他的小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因為他終於握著了媽媽的手。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哭了,電視機前的觀眾哭了,整個城市的母親們哭了。自從那以後,昔日冷漠的人們變得有人情味了。孤兒院的孤兒紛紛被領養,敬老院的許多老人被子女接回了家,每個人都懂得了對親情、對愛的珍惜。

這不是為教育人而編的故事,它真實地發生在德國的萊茵河畔,這個孩子叫德比。因為他,整個德國掀起了一股“十件好事”的熱潮。

心靈加油站

一個人愛的能力有限,可能隻能夠愛10個人,當這個人把愛的能力傳遞給10個人,10個人中每個人再傳遞10個人,以此類推,那麼這個人就有了愛所有人的能力。相信愛有自動傳遞的功能,當一個人被愛包圍,他也會去播種更多的愛。

母愛是第一重要的

凱特的第一反應就是要醫生想盡一切辦法來救“媽媽”,凱特不能讓自己剛剛擁有的家就這樣因為媽媽的離去而破碎。

凱特是一個孤兒,直到21歲那年才被人收養,在這之前凱特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其實21歲的凱特已經參加了工作,完全能夠養活自己,根本不需要他人收養。可是凱特還是在律師的麵前簽下了那份被收養的確認書,不為別的,隻為得到那一大筆遺產。

收養凱特的人是一個60歲的老太太,她叫露西。因為凱特長得太像露西太太的兒子了,露西太太的兒子正是在21歲那年遭遇車禍去世的,一起遇難的還有露西太太的丈夫。露西太太從第一眼看到凱特起,便認準了凱特是自己的兒子,不管凱特走到哪裏,她都會跟著凱特,一定要凱特跟她回家。最後,她還請來了律師,當著凱特的麵寫下了遺囑,如果凱特願意被露西太太收養,露西太太過世之後的所有財產都給凱特。露西太太的丈夫留給了露西太太數百萬美元的遺產。而且律師還一個勁兒地暗示凱特,露西太太有病在身,眼看就活不了幾天了,這樣的好事上哪兒找去?

露西太太要求凱特住進她的別墅,被凱特拒絕了。凱特說自己工作忙,何況凱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得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但他會按協議每個星期去看望露西太太一次。露西太太雖然有些遺憾,但還是點了點頭,笑著說:是的,你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何況你還要打拚自己的事業,那就按照你的意思辦吧。

於是,以後的每個星期天,凱特都會去看望露西太太。星期天一大早,露西太太便會起床忙碌,為凱特準備很多好吃的,直到凱特晚上走的時候,露西太太還要站在門口默默地送凱特一程。

凱特總覺得自己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隻是上天沒有給他機會,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沒有足夠的創業基金,讓他無法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如果露西太太能夠早點將她的財產交給他,凱特便能夠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並且能夠讓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但協議上規定的是等露西太太過世後,那些財產才屬於凱特。現在提出來,他還是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凱特唯一的希望就是露西太太快點兒去世。

可是,一轉眼半年時間過去了,露西太太不但沒有衰老的跡象,反而越活越年輕,每天都能精神抖擻地去晨練,或者去後院擺弄花草。雖然其間她因為腎病發作進過幾次醫院,但都沒什麼大礙,很快就病好出院了。這讓凱特很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