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心靈提升篇——沒有什麼比它的幸福更重要了(6)(1 / 3)

一位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銷售業績總是不理想,他找到公司的培訓師訴苦,並請他幫助自己分析失敗的原因。

“你是不是缺乏與人交談的技巧?”培訓師問。

“不。”業務員的回答很肯定。

“那是不是不夠勤奮?”培訓師繼續問。

“不,我每天都盡可能地拜訪客戶。”業務員的回答很幹脆。

“那麼,你每天為自己鼓掌了嗎?”培訓師沉默了一會兒,問道。

“為自己鼓掌?”業務員好奇又好笑。

“是的。”培訓師繼續說,“為自己鼓掌,為自己喝彩,是增強自信心的一個好方法。有了信心,就不愁沒有業績,你不妨試一試。”

這位業務員後來果真成了公司的銷售明星。他說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經常為自己鼓掌。

心靈加油站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想取得輝煌的成就,但大多數人隻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不被人注意。麵對此情此景,有些人往往感歎自己的渺小與平庸,這又何必呢?隻要你真真實實地生活,活出真真正正的自我,即使別人不為你喝彩,你還能為自己鼓掌。

老鞋匠的智慧

當他漸漸老去時,他開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囑咐的含義:要創新,而且不能有貪念,否則必會為社會所淘汰。

在蘇格蘭一個小鎮上,一位年邁的鞋匠決定把補鞋這門本事傳給三個年青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導下,三個年青人進步很快。當他們學藝已精,準備去闖蕩時,老鞋匠隻囑咐了一句:“千萬記住,補鞋底隻能用四顆釘子。”三個年青人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踏上了旅途。

過了數月,三個年青人來到了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戶,從此,這座城市就有了三個年青的鞋匠。同一行業必然有競爭,但由於三個年青人的技藝都不相上下,日子也就風平浪靜地過著。

過了些日子後,第一個鞋匠就對老鞋匠那句話感到了苦惱。因為他每次用四顆釘子總不能使鞋底完全修複,可師命不敢違,於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無論怎樣想他都認為辦不到。終於,他不能解脫煩惱,隻好扛著鋤頭回家種田去了。

第二個鞋匠也為四顆釘子苦惱過,可他發現,用四顆釘子襯補好底後,壞鞋的人總要來第二次才能修好,結果來修鞋的人總要付出雙倍的錢。第二個鞋匠為此暗喜著,他自認為懂得了老鞋匠最後一句話的真諦。

第三個鞋匠也同樣發現了這個秘密,在苦惱過後他發現,其實隻要多釘一顆釘子就能一次把鞋補好。第三個鞋匠想了一夜,終於決定加上那一顆釘子,他認為這樣能節省顧客的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會安心。

又過了數月,人們漸漸發現了兩個鞋匠的不同。於是第二個鞋匠的鋪麵裏越來越冷清,而去第三個鞋匠那兒補鞋的人越來越多。最終,第二個鞋匠鋪也關門了。

日子就這樣持續下去,第三個鞋匠依然和從前一樣兢兢業業為這個城市的居民服務。當他漸漸老去時,他開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囑咐的含義:要創新,而且不能有貪念,否則必會為社會所淘汰。

再過了幾年,鞋匠的確老了,這時又有幾個年青人來學這門手藝,當他們學藝將成時,鞋匠也同樣向他們囑咐了那句話:“千萬記住,補鞋底隻能用四顆釘子。”

心靈加油站

商業上的成功者從不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一旦做到這點,就自然會得到回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凡是成功者,往往都是“有心人”,如果隻是一味地繼承而沒有自己的感悟、總結和提升,那麼也永遠不可能找到工作的樂趣,也就自然不會達到更高的造詣。

這樣的生活,你如何麵對

一個人的潛力是無極限的,如果以前我能做的事是100件,現在,我還是可以做80件事。我為什麼要為不能做的20件事傷心呢?

斯朗是個年僅25歲的英俊青年,一米七八的身高,頭發金黃,體格十分健壯。

一天,斯朗騎著摩托車去飆車,不幸遭遇了一場車禍,他的命被救了回來,但他全身2/3的皮膚嚴重灼傷,10個指頭也被車輪子軋斷了。這種境況,對於一般人來說,自暴自棄太容易了,斯朗卻產生了抗爭的勇氣:“不管發生了什麼,重要的是我如何應對。”

斯朗對人說:“一個人的潛力是無極限的,如果以前我能做的事是100件,現在,我還是可以做80件事。我為什麼要為不能做的20件事傷心呢?為什麼不把注意力放在我能做的另外80件事上呢?”

經過一番努力,斯朗在30歲時身價百萬,而且能自個兒開著直升飛機飛往各地。

有一次,斯朗開飛機帶著朋友去遊玩,但操作係統的突然失靈導致墜機。斯朗雖然僥幸活命,但腰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覺,他幹脆讓醫生把他的腳趾頭接到手上。

這次災難,仍沒能使斯朗屈服。他告訴自己:“這是上天的恩賜,必定有助於我。”

果然,斯朗結識了醫院漂亮的護士小姐,並娶她為妻。有人問:“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你能做好?”斯朗說:“假如我健康時可以做100件事,兩次事故使我失去了做40件事的能力,但為何我不去做餘下的60件事情呢?”

是啊,很多人一生真正的潛能連1%都發揮不到,斯朗卻盡情發揮了他的所有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