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滴水成海(1)(1 / 2)

老家有一小小寺廟,日洪山禪寺。那是一幽靜的去處。我不信佛,但我愛煞了去寺廟裏讀書散步、清淨內心。

有一段日子,我情緒低迷在家小憩。忽一日,我想到了去寺廟走走,藉此滌蕩內心的鬱悶。

到了寺院,但見寺廟裏香客不斷,檀香馥鬱。再看香客們的臉,一張張寫滿坦然、安詳、幸福,我有些嫉妒,又有些疑惑:莫非佛門真乃淨地,果真能拂拭了眾人的心靈?

信步流連中,但見一在枯樹下潛心打坐的佛門老者,那入迷之態止住了我的腳步。走近細看,老者那麵露慈祥卻心納天下的表情強烈地震撼了我一一原來一個人能心態安詳地活著是多麼地美好!

我悄然坐在了老者身邊,惴惴然向老者求得開悟。我向老者談了我心中的苦痛,然後說,為什麼現代人都會如我般噓歎:人與人之間居心莫測,紛爭不停?

老者拈須而笑,沒作詳解,卻是鏗鏘而悠長地說,我送你一句佛語吧,老者一字一頓說的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語驚心!醍醐灌頂。

天藍草碧雲白風清。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且看芸芸眾生,許多的失意和煩憂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時萌生的麼?你去做那個施人以愛、賜人以福的人,你精神愉悅舒張了,而最終愛心和福祉又會回到你的身邊,何樂而不為?!

我不信佛,但我愛極了這句佛語。睿智盛容睿智的,一定是快樂的心……

我喜歡睿智一詞。生活中睿智的人我更喜歡。

其實我想你和我也沒什麼不一樣。比喻說你沒準也喜歡看譯製片,高興讀國外的小說。為什麼,我以為理由便是我們需要被人家的睿智給征服的愉悅。

你看看人家寫的一篇最短的獲獎小說,全文就2 5個字,但是,人生幾多的況味、對世事幾多的參析都盡在其中,我承認我這一輩子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睿智。小說是這樣寫的:

他說:“嫁給我吧!”

“不。”

於是他們又繼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連嘲諷都來得這般平和、暖色調、以及讓我們選擇不是仇視而是報以寬容的甄別,這等睿智隻有在寬厚的人心裏才可瓊駐。

我還記得在一部電影裏,一個導遊想控製一下那些興致高漲得幾近瘋了的遊客,以便聽他的講解,於是,他說:“如果諸位能安靜一會兒,那麼我們大家將聽到麵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水聲。”我會心笑了的同時,我想到了我隨團旅遊時導遊拿著大喇叭,通過刺耳的揚聲器對著我們咆哮時的屬於我的悲哀。

睿智是生命中快樂的養分,更是我們洗刷生活平淡的清流。

隻是,為什麼屬於我們的睿智少而又少?

不是我們缺少睿智的頭腦,而是我們缺少盛容睿智的心的容器。智者無言有兩種方法能使世界變大:登上山峰遠眺,閉上眼睛沉思……

大海的深處是平靜的。

花朵的一生是無聲的。

巍峨的山巒是緘默的。

大自然中許多蔚為壯觀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當如此?!

有這麼兩個人去應考廚師。甲一開言便說了個天花亂墜,從傳統的中國名某到洋派的西式糕點,從每道某的用料著色到火候調味,似乎無一不能無一不精。乙則靜候一旁一語不發。待問他時,他隻說:“如果可能,給我30分鍾時間,我做一桌菜出來看看便是。”

不用說,“訥於言”的乙被錄取了。

機智和美妙的語言有時隻不過是一種瞬時的智慧和淋漓的表達。但智慧和表達本身並不證明結果。樸實的行動是開在成功路上的鮮花。

認識一個人,不要光聽他怎麼說,而應當看他怎麼去做,因為有一種語言叫言不由衷。就像認識一棵樹,不需急著去看春天裏開的花,因為有一種事實叫做華而不實。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時你去看樹上的果實,果實是花的語言,也是樹的注釋。

芸芸眾生,那個與你僅有一麵之交便一覽無餘的人,你會覺得他索然無味,因為他說的太多。而那個一直一聲不吭隻以沉默示入的人,你不僅僅對他印象尤為深刻,而且對他有了探詢的欲望一一因了那不語帶給女人的典雅矜持,也因了那不語帶給男人的深邃練達。你要記住,生活中有些東西藏在心裏便是一種真實一種深刻,說出來,反而淡了。比如一生一世的愛情。

很小的時候,母親跟我說:你看大街上兩個吵嘴的人,那個聲嘶力竭叫得很凶的人,往往是理屈詞窮的。因為真理不在他一邊,他要先聲奪人來掩飾自己的心虛。而那個沉默者心裏一團正氣,自然可以不動聲色,因為沉默是最大的蔑視!

一個淺顯的道理是:烏鴉和知了無疑是最善叫的,但他們都不算人類的寵物。

火山爆發那一聲震天的巨響,那力拔山兮的氣慨,令人歎為觀止。但這一奇觀不會隨時可見,為那一瞬間的壯觀,它在地層深處沉寂和積聚了千年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