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百萬富翁在購買汽車上最多花過多少錢呢?據調查,百萬富翁有50%的人過去購買汽車從來沒有超過2.9萬美元。有20010的人,購買汽車從沒有超過1.9萬美元。在調查樣式本內,約有14%的人是繼承父母的財富的。將這部分人劃分出來看,情況會是怎樣的呢?典型的繼承財富者花費3.6萬美元以上購買其最花錢的汽車。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典型的自我成長的百萬富翁車的價錢少得多——將近2.7萬美元,或者說,比繼承財富的百萬富翁少花9000美元。這樣,現在典型的美國購買新車者購買其汽車所花的錢,大約相當於典型的自我成長的百萬富翁所購買其花錢最多的汽車所用款額的78%。
你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再加以考察。在我們的調查中,典型的百萬富翁約花2.9萬美元購買他的花錢最多的汽車,這相當於他的淨資產的1%。美國平均水平的汽車購買者所擁有的淨資產不到這些百萬富翁淨資產的2010,他們要用相當於其淨資產至少30%的份額去購買汽車。此外要注意,平均說來,美國消費者購買新汽車的價格相當於一個典型百萬富翁購買一輛汽車曾花最高金額的72%。這對於你弄清楚為什麼美國百萬富翁為數並不多的問題,不是有一些啟發嗎?
另外,租用汽車的百萬富翁隻是少數一少於20%o他們最近租用汽車的價格是多少?我們估計,50%的租用汽車價格為3.2萬美元以內,大約80%的租用汽車價格為4.4萬美元以內。購買,他們所期望的富裕的日子永遠不會到來。
背上債務的尷尬生活
一個聰明人不會讓自己盲目地背上債務的負擔。當一個人陷入債務危機中時,他們已經為自己製造了許多麻煩,債務的產生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理財觀念所造成的,債務像一個噩夢,會妨礙家庭的幸福,破壞家庭的安寧。
即使那些有著巨額收入的人,如果陷於債務之中也會感到吃不消,一切都會讓他憂心忡忡,意誌消沉、處境悲慘。
一個人能保證不負債嗎?有沒有可能避免因債務引起的道德墮落呢?要做到這一點隻有一個辦法,你就是學會“用之有度”,也就是開發你的財商,學會管理財務。不幸的是,這一點人們現在做得太少了,我們無力抵製揮霍金錢的誘惑,有人想擁有精美的家具、有人想住在租金很高的公寓裏、有人想舉行很豪華的宴會,所有這些都不錯,但是如果你無力支付就不要沉溺於此,你借錢又不能償還,舉行宴會難道不是表現了窮擺闊氣的寒酸相嗎?
一個人不應該以人不敷出的方式來生活,也不應該為了今天的奢侈生活而花掉下周的收入。整個債務製度就是一種錯誤,通過債務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一個人如果避免借貸,就能把握自己的確切狀況,如果購置任何物品均以現金支付,那麼家庭帳戶必能做到年年有餘。
尼古拉斯一生4次巨富,但最後卻要接受募捐,原因就在於他對經濟毫無計劃,並討厭理財,他認為理財計劃會使每一種高貴的思想都失去了光輝。這樣他就被迫過一種東躲西藏的生活。有時候他一年就能夠賺得100萬美元,但這些錢到他手裏轉眼就沒有了。他的負債據說高達400萬,都是追求奢華所致。
美國政治家韋伯斯特因為錢袋空空而苦惱,也是由於他的不善理財和生活奢華所造成的。他的債務累累,不能自拔。作為一位美國參議員,他要接受波士頓實業家的救濟才能維持生活,以致於他的演說也充滿了受賄的味道。
哥爾德·斯密斯是又一位逍遙自在的債務人,他在負債的汪洋大海裏漂泊,剛清償一筆,又會卷入另一筆,而且越陷越深。他做家庭教師賺了一筆錢——這是他全部的錢,他馬上用這些錢買了一匹馬。他的親人為他提供了50英鎊,讓他去內殿法學院學法律,但他還沒有走過柏林,就花掉了和賭掉了所有的錢,以致於他的歐洲之行——沒有一分錢,沿路乞討。回到英國時,他仍是一貧如洗。甚至在他開始自立賺錢後,他依舊債務累累,他一手進一手出,被別人三番五次的催討牛奶費,他因繳不起房租而被捕,也受到律師的威脅,但他從未領悟節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