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希望對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一舉一動全在眼皮底下。但隨著孩子長大,這已經變得不可能。
看汪曦和媽媽的對話:
這個周末,汪曦參加了一個同學的生日聚會,回到家裏一屁股坐到沙發上,正要喝水,在一旁看電視的媽媽湊過來說:“汪曦,回來啦!今天參加聚會的都有誰啊?”
汪曦衝旁邊的狗狗眨眨眼睛,裝作沒有聽到的樣子。她知道媽媽關心的重點是她今天聚會上的相關情況,可是她不喜歡媽媽這個樣子,整天問東問西的,不允許有自己的秘密。
“汪曦聽到沒有,別玩兒狗狗了,媽媽問你話呢,聚會上都有幾個同學啊?都是你們班的嗎?”媽媽又問。汪曦繼續裝作沒有聽見,蹲下來逗小狗玩兒。這時媽媽急了,抬高聲調說:“汪曦,媽媽跟你講話呢!”
汪曦望著媽媽,無奈地說了句:“媽,我們就在同學家,哪兒也沒有去。”說著,就轉身進了房間,媽媽也跟了進去,繼續著自己的問題。
汪曦真的不耐煩了,轉身對媽媽說:“媽媽,你就不能少問幾句嗎?有必要什麼事都跟你詳細彙報嗎?”
媽媽也著急了:“你怎麼不知道好歹!我是你媽,是關心你!你要不是我女兒,我才懶得管你,懶得操這份心呢!”
其實,家長無須為孩子有小秘密而感到恐懼。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擁有秘密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有秘密了,說明他開始走向獨立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生活,他開始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一個沒有秘密、完全透明的“水晶人”是脆弱的,難以長大,總需要家長的保護和照顧。
萍萍上初一了,不再像小時候一樣經常纏著媽媽問東問西了,她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寫日記,還將那本精致的帶鎖的日記本放進帶鎮的抽屜裏。有時候,媽媽試探地說:“你在寫什麼?能告訴媽媽嗎?”萍萍馬上緊張地說:“秘密,不能告訴你,我有隱私權,你千萬不要翻看我的日記啊。”
隨著孩子漸漸地長大,幼年時代的“水晶人”已經變得不透明了,家長難免要“失落”和“不安”,失落是因為孩子與自己再不像從前那麼親近;不安的是擔心孩子早戀,擔心孩子交友不慎,擔心孩子有心事解決不了,等等。孩子有了秘密,不告訴家長,的確會引起家長的猜測和不安,如果旁敲側擊都無法知道答案,家長就更加不安,甚至恐懼。因為恐懼,一些家長可能做出極端行為,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記,悄悄地監視孩子,這樣的種種做法肯定是不對的。
別以為孩子的日記裏總是記錄著初戀情懷,很多時候,他們隻是在日記裏,寫下自己的心事、對青春的思考,甚至隻是對某件小事的看法,對某個明星的崇拜,對未來和理想的向往等。在這些記錄中,他的思想逐漸走向成熟,孩子的秘密,記錄著他成長的曆程,記錄著他思想的軌跡。他的思想也許青澀、不成熟甚至幼稚,他摸索著前進,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風格和行為準則。
孩子尚處於未成年的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日常活動和心理變化多一份關心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因為隻有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家長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否則會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
家長如果一定要去挖掘孩子的秘密,破壞的不僅是親子關係,更是在孩子的心靈上劃了一道傷痕。家長們自己都有秘密,卻不允許孩子有秘密,這對於孩子來說,不公平,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而允許孩子有秘密,孩子的生活才有可能更精彩,孩子才可能逐漸走向獨立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