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開宗明義講生理 遷地行醫遇機緣(2 / 3)

此日早起,正值重陽佳節,天氣雖不晴明,杭城內城隍山登高會,極一時之盛。仲英盥洗已畢,吃過朝飯,將醫寓關鎖,獨自一個出門。隻見香車寶馬,絡繹不絕,來來往往,仕女如雲。遂到城隍山遊玩一番,然後再向湧金門一路遊耍。出得城來,到西湖邊看看景致,但見錦繡湖山,煙花世界,真是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台奏管弦,確屬繁華勝境。仲英略為賞玩,因心中有事,無情無緒,行三步,退兩步,行湖邊。忽聽得岸邊人聲鼎沸,湖西大雨來了。急急退回,踉踉蹌蹌進得湧金門,看見大街上人多擠住難行,因未吃中飯,腹內漸饑,急欲到棧,想抄近路,從旁街人少處而走。不料仲英在杭月餘,路徑粗知,尚未全熟,心忙腳亂,三四轉彎,不覺走錯了路,越走越遠,漸漸跑到少人家地方來了。雨又越下越大,正沒理會間,忽見旁邊有一座三開間廟宇,前門直開,急忙奔進,已跑得一身臭汗,到中間抬頭看了匾額,乃知是張善人廟。今日重陽節上,香火亦盛。燈燭熒熒,座前神台上,供著許多重陽糕,幾盞清茶。仲英饑腸已迫,遂向廟祝求一方便,討些熱茶,求幾塊重陽糕充充饑。那廟祝姓向名善,人權忠厚,當即送出熱菜來與仲英道:\"請客人自用便了。\"又另送幾塊糕與仲英,仲英謝了一聲,遂將糕與熱茶吃下,下肚之後,渾身汗垢,愈覺淋漓。

因旬日未洗澡,臭垢層疊,一搔一條,正如藥店裏搓成的丸藥條子。雨尚未住,遂在拜墊上坐下,看看臭垢條子,到也不少,將手一撚,撚成一丸,信手撚去,適見燭釺盤堆著許多蠟燭屑,隨手扒下,和臭垢撚成百餘圓子。當時本出無心,忘其所以。

忽然一看,不覺好笑。見拜墊旁有紙一張,取來將燭垢圓子包好,放在身邊袋內,擬等出門時,丟之門外。見雨已住了,正欲出廟回棧,忽見門外兩人擔了香燭什物進來,看似管家模樣,仲英此時吃了許多茶糕,肚已不饑,重複坐下,瞧瞧動靜。

原來湧金門內大街西偏,有一個富紳趙封翁。祖籍湖州人氏,自乾隆年間,隨父移居杭城,現年近六旬。在四十餘歲上,生有一子、名景賢,號竹生,生得眉清目秀,聰慧異常。自七八歲時,封翁延師教讀,過富不忘,經史子集,無一不熟,古詩文詞,無一不精。而且性情倜儻,文墨之暇,兼喜習武。封翁愛子情切,不忍拂其意,在後園空地上,設一教武場,延請教師,教習十八般武藝,真正文武全才。現年十五歲,已經進過縣學,今自八月以來,感冒外邪,患了伏暑之症,不思飲食,惟喜食文旦之類,日日啖之。以後不食不便,渾身壯熱,胸前挺起,脹塞痛劇,病勢日變沉重。屢次請幾個名醫,朝張言熱;暮李言寒,毫無效驗。封翁急切萬分,求神禱告,各處皆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