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感受與體驗——直麵自己,理解自愛(5)(1 / 2)

一開始洛克菲勒對鎮長的行為感到不解,他不知道鎮長為什麼要替這些踐踏自己家花圃的路人鋪平道路。可是很快他就明白了鎮長的苦心,原來有了鋪好煤渣的道路,那些路人再也不用踩著花圃繞過泥濘的道路了。

最後,洛克菲勒帶著鎮長傑克遜告訴自己的一句話離開了那裏,這句話就是“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直到成為聞名世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依然牢牢地將這句話銘記在心中。

性格自私的人不願意對別人付出任何關愛,所以他們永遠都體會不到來自他人的友情和溫暖。而那些胸襟開闊的人則始終生活在幸福和關愛之中,這些幸福和關愛既來自於別人,也來自於自己。

洛克菲勒正是因為弄明白了這個人生道理,所以他一下子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這就是愛心的巨大作用啊!

愛心是一片冬日的陽光,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處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裏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得到心靈的慰藉。愛心是一片灑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靈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潤。愛心是一股撞開冰閘的春水,使鐵石心腸受到震撼。愛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燈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灣。愛心是一瓢紛灑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靈的潤澤。愛心是一泓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熱不寐的人領略詩般的恬靜。愛心是一柄撐起在雨夜的小傘,使漂泊異鄉的人得到親情般的蔭庇。愛心是一道飛架在天邊的彩虹,使滿目陰霾的人見到世界的美麗。愛心是一杯潑灑在頭頂的冰水,使高熱發昏的人得能冷靜地思索。

愛心是一塊含在嘴裏的奶糖,使久飲黃連的人品嚐到甘甜。愛心是頭頂溫暖絢麗的陽光,使各個角落拋棄黑暗。愛心是腳下一條條通向家的石子路,使離家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愛心是一顆明亮北極星,使迷途的旅人找到回家的路。愛心是永遠沒有國界的。

愛心與奉獻同行,我們要讓愛心永駐。可是,我們發現如今很多人都已經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麵對別人的困難,他們毫無感覺,對於別人的幫助,他們授之坦然。冷漠和自私好比是沙漠和幹旱,可以使人的心田荒蕪,雜草叢生。

而愛心和奉獻則是陽光和鮮花,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裝扮著我們的美好人生,愛心的威力是巨大的,如果人人有愛心,無私奉獻,生活將充滿溫暖,一個充滿愛心的集體是溫暖幸福的,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是和諧安定的,在我們學會關愛他人的同時,我們也會得到博大的愛。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一起同行,共同唱響美妙的愛心之歌。讓愛心永遠與我們共存吧!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幸福之花處處開遍。

……再沒有心的沙漠,再沒有愛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卻步,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啊,啊,啊!

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

獲取幸福:讓自己樂觀起來

有一位智者說過:“生性樂觀的人,懂得在逆境中找到光明;生性悲觀的人,卻常因愚蠢的歎氣,而把光明給吹熄了。當你懂得生活的樂趣,就能享受生命帶來的喜悅。”他還告訴我們,“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會困住他;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情都束縛不了他。”

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看一看悲觀的人與樂觀的人有哪些不同表現吧。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進行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

一天,父親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的孩子,又把樂觀的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馬廄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的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孩子仍哭泣地說。父親歎了一口氣,走進了馬廄,卻發現那樂觀的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什麼。“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又一天,父親送給兩個孩子每人半瓶飲料,悲觀的孩子沒有喝,因為他看到隻剩下半瓶了。

樂觀的孩子拿起來很高興地說:“太好了,還有半瓶呢!”

人性的樂觀和悲觀,其實主要還是自己的心態問題。就好像兩種性格的人走進同一片森林,悲觀的人可能會說這裏蚊子太多,吵哄哄的,影響了他欣賞花草的雅興;而樂觀的人可能會說這裏除了美麗的花草,還有蚊子在唱歌,真是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