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那些去照相館合影的男女,其表情,都是千篇一律的拘謹和不安。他們坐在鏡頭前,緊張地盯著麵前的照相師傅,表情比身後布置的虛假布景還要虛假。那時照相師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靠近點,靠近點”,對他來說,讓兩個人“靠近點”,遠比修理一輛汽車要困難得多。在那時,跟自己的愛人在照相機的鏡頭前麵“靠近點”,是一件多麼讓人難為情和痛苦的事情。
大街上更是如此。你別想看到一對手拉手的夫妻或者青年男女。他們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固定的距離,卻奔向同一個目的地。那時滿大街都是“一米線”,你根本不可能分辯街上的行人中哪些是夫妻,哪些是陌生人。隻要邁出家門,距離必須拉開,在那時,這是一種做人的最基本素質和處事的最基本原則。當然有膽大的,不安份的,黑暗中,偷偷拉了手,卻多是拉一根手指,回到家,心“怦怦”跳上半天,似乎剛剛做了一件天理不容的壞事。
先結婚後戀愛是那時的婚姻常態,不擅長表達甚至不允許表達更是那時的婚姻常態,所以,我常常納悶那時的夫妻到底靠什麼來維係他們天長日久的感情。——因為相比現在,那時的勞燕分飛之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後來我想,或許一開始離得遠一些,或許在公共場合怩捏作態,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兩個人身體離得遠,心或許就會近一些,彼此的渴望或許就會多一些,畢竟,這是一種互補。一下子讀不懂對方,可以慢慢來懂,心的距離於是越來越近。“婚姻是酒,需要品。”現在太多人們,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上;那時多數夫妻,才能夠理解這句話的真正涵義。
現在,滿大街都是勾肩搭背的男女,好像,離開這種誇張的表達,就走不了路,就不足以證明“我愛你”。逢一起合影或者作秀,更不必等攝影師說出那句“靠近點,靠近點”了。往往快門還沒按下,兩個人早已經粘到一起,其狀難舍難分。身體的距離與心的距離或許並不一定成反比,但一個事實是,我們的確見到了太多的勞燕分飛甚至反目成仇。而正是他們,曾經表現得那麼恩愛和親密。在鏡頭前,在街上,在各種公眾場合。
想對所有的夫妻和戀人們說:“靠近點,再靠近點。”我指的不僅是你們的身體,還有你們彼此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