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趙飛燕竊語偷花樓 賽金花毀花煙雨軒(2 / 3)

李白忙問:\"你指何人?\"洪波歎道:\"美人國的公主範娟娟。\"

經他一提,小枝、寶玉、黛玉、寶釵等也覺憐惜。

李白等聽了娟娟盜符救援之事,不覺也是感歎。

這時,隻見李白的書童闖進來道:\"太白先生,再過一刻,宮花會就開始了,我剛才照您的吩咐躲在偷花樓外,果然見那嚴世藩、潘金蓮帶著家人到偷花樓來找蘇若蘭。\"

李白忙對眾人說道:\"果然,那嚴世藩、潘金蓮準是又去那蘇若蘭處賭黃金了,我看不如派一人前往偷花樓探個虛實,若果有其事,咱們不妨來個大鬧宮花會,大家看如何?\"

那紅娘搶先說道:\"這事交給我好了。\"

說完就要去,早被趙飛燕用手扯住,趙飛燕道:\"我來時已探明路徑,不妨我去為好!\"

李白道:\"還是飛燕去為好,但嚴世藩家奴尚多,須小心謹慎才是。\"

這趙飛燕束緊腰帶,理理雲鬢背一口寶劍,往偷花樓而去。

這時,隻聽一聲悅耳的花鼓聲從那西邊傳來,寶玉道:\"現在正是八時,賞花開始,眾兄弟姐妹快去那宮花樓吧。\"

眾人應諾,各自打扮停當,嫋娜瀟灑而下嘀仙樓。此刻正式皎月溶溶,竹影瀟瀟;清風清爽,野芳沁人,三十位才子佳人魚貫而出與那參加宮花會的上千男女詩客穿園過廊,一忽兒來到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世界。

隻見迎首一座金碧輝煌朱砌玉雕的樓殿,樓上高挑一個金匾,橫書:\"宮花樓\"三個金字,兩旁銀柱上書著一副對聯:

仙妹原來世外有

弄花誰曉驚煞人

樓台上,異芳緩緩,宮影淡淡,一百位娥眉月貌美人簇擁著一位美娘子,正是百花仙子。那美人個個玉麵生花,各展異色,纖巧小手各挑著支支豔花,花種不同,奇麗放光。押司座前,那位百花仙子正若有所思,獨倚石欄,忽而凝目月目,忽而嬌弊才人,嫋嫋娜娜,亭亭玉立,有傾天傾國之色,沉魚落雁之容。

樓前的宮花池畔,那銀欄玉砌簇圍的花圃裏各栽異花,共有百圃。那牡丹、水仙、薔薇、菊花、梅花、海棠、丁香、玫瑰、月季、櫻桃、荷花、杏花、桃花、玉蘭、雲花、鐵花、秋海棠、美人蕉、牽牛花、芙蓉、茉莉、金絲花、金達萊花、蘭花、靈芝花、芝蘭、李花、桂花、梨花等一百種花爭芳鬥豔,昂首怒放,真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宮花池東西兩廂是一片樓海,乃是應試賦詩的宮花軒,共有八千座位,宮花押司蘇若蘭早已按照各自報上的姓名挨個排好。

李白、洪波、寶玉等正在賞花,忽見樓台上走上一人,那人一身素白,文雅清秀,含笑麵向眾人。

寶玉道:\"她便是宮花國押司蘇若蘭。\"

李白一聽忙道:\"蘇若蘭既從偷花樓來,怎麼不見飛燕來。\"

正說間,隻見從那入口處匆匆走進一男一女,那男子外貌不揚,一口金牙,著一身花錦玉袍,跨一雙烏底高氈,戴一頂金綴玉冠,那女子柳眉杏眼,白嫩嫩的瓜子臉,彎俏俏的水蛇腰。

黛玉過來道:\"那男的便是嚴世藩,女子是潘金蓮。\"

寶玉道:\"他們來遲,必是有鬼。\"

李白道:\"飛燕現在還不來,想是出了岔子,不如再派一人前去探聽虛實。\"

綠牡丹聽說忙道:\"我走一遭。\"李白道:\"也好,你這詩我代做了,你若見異常情況,須報個信給我,好一齊行動。\"

綠牡丹應諾,辭別眾人來到宮花會出口,旁邊廂房裏走出幾個花兵,攔住去路。綠牡丹聰慧,靈機一動,說要小解,花兵剛才放出。

已過半時,第二陣花鼓又響,李白等知是入軒時辰已到,便分頭入軒。

這花軒也是重重疊疊,星羅棋布,剛穿過十幾軒,隻見\"寒山軒\"牌上寫著\"賈探春\"三個字的小牌子,探春便走了進去。緊接著就是\"冷香軒\",軒牌是\"賈惜春\",惜春走了進去;再往後是\"含秀軒\",軒牌是\"賈迎春\",迎春走了進去。

李師師進了\"凝翠軒\",陳媛媛進了\"玉肌軒\",蘇小小進了\"詩書軒\",蔡文姬進了\"漠北軒\",李清照進了\"人傑軒\",林黛玉進了\"憐香軒\",薛寶釵進了\"天香軒\",薛寶琴進了\"抱梅軒\",史湘雲進了\"朱湘軒\",虞美人進了\"美人軒\",金陵子進了\"冷吟軒\",駱小枝進了\"落花軒\",李香君進了\"秦天軒\",賽金花進了\"金聖軒\",李太白進了\"天仙軒\",杜子美進了\"漂泊軒\",蘇東坡進了\"誌士軒\",賈寶玉進了\"女兒軒\",陳洪波進了\"紅塵軒\",秦可卿進了\"煙雲軒\",崔鶯鶯進了\"煙雨軒\",香菱進了\"潔身軒\",白娘子進了\"寒食軒\",青娘子進了\"抱樸軒\",駱賓王進了\"紅嫣軒\",金雯青進了\"洪鈞軒\",侯方域進了\"秋波軒\";綠牡丹的\"銀聖軒\"空著。

再說洪波進了紅塵軒,見裏麵書香習習,書案上備著玉硯雄毫,擺著一張金紙試卷,上麵印著幾行小字,隻見是:

1. 隻準寫律詩或詞,散曲、古風;打油詩一律以廢卷論。

2. 隻準添軒中所設花目。

3. 不準塗抹。

4. 不準代寫,否則以作弊論。

5. 不準串聯抄襲,以作弊論。

6. 但聽花鼓,花鼓奏完仍未完成詩詞者以廢卷論。

7. 洪波看了暗自發笑,又見那書案上擺著一盆花,這花嫣紅成串,分外清豔,洪波認得這是櫻花,於是寫一首:<<詠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