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鐵佛寺禪心受鐵佛 關公廟顯聖拜關公(2 / 3)

那小僧於是帶洪波迤逶穿過山林,盤山而上。

將到山巔,隻見雲杉影裏,紫靄雲中,隱綽有一佛寺,洪波來到近前一瞧,見金字牌額上書:

鐵 佛 寺

小僧打開寺門,引洪波進去,隻見幽花靜穆,翠竹清盈,桑柳兩兩,鬆柏行行。小僧帶洪波到了寺院後麵,有幾位小僧持帚掃地。

小僧領洪波穿過後麵的寺門,沿著石徑幽道,往上而去,行了半裏有餘,剛才見一草庵;那草庵上金字匾額寫道:\"禪軒\",兩邊竟是亂草叢生,野花簇簇。小僧讓洪波稍等,先回去稟告,一忽兒出來道:\"師父剛醒,請你進去。\"

洪波挑開珠草門廉,走了進去,隻見床上半臥一位黃須銀發年逾百旬的老方丈:

鶴發童顏,眉清骨鮮;佛心凜千秋,禪機通萬年。養心自有道法,修身曾幾艱難。名山大刹何曾度,出澗深巷隻偷閑。眼見雲鶴翩躚風 ,耳聞書童朗朗篇,脫卻僧衫不枉羅身漢,泌將水墨羞煞名士賢。

洪波上前唱個大諾,道:\"弟子聞師父佛法高明,特來拜訪!\"

那方丈微微笑著讓洪波坐下,問了他的身世,然後說道:\"陳先生誌在遊曆,到這深山老林孤寺淒泉,有何事情?\"

洪波道:\"我聞法師能算前程,借問弟子前程如何?\"

那鐵佛長老沉吟片刻,喚小僧拿來硯墨,寫於手心,遞與洪波道:\"這是君子前程謁文,隻可粗看,不可細觀。\"

洪波凝眸一瞧,隻見那謁文道:

遇娟而悟,遇伽而盜;

遇織而盡,遇靈而歸。

洪波見了不解,問那法老:\"我實是不解,乞師指教。\"

法老笑道:\"此是謁文,不可告之,佛家有規,不能泄漏禪機,日後便揭分曉。\"

洪波又道:\"若師父不嫌,願拜法老為師,在此削發為僧。\"

法老道:\"既君看破紅塵情願出家,我願收為弟子。\"

洪波朝法老鞠了三躬,那法老喚小僧取來剃刀、僧袍,先將洪波頭發剃了,雪蠟抹了,又叫小僧捧來一盆熱湯水,讓洪波脫下青衫,將全身用熱湯淨洗,換了僧衫,隻見:

頭抹蠟光,身浴香湯;脫卻名利青衫,換將慈悲玉裳。腰肢隻覺小,腹中還是胖,雖然踏遍落花,如今清白一場。殊不知讀書君子入鐵佛拜禪庵受偈文,一位遊曆才子,原來是風流俊俏溥粉臉杏花眉,卻落得一個花花和尚!

洪波在鐵佛寺出家卻俗,荏苒光陰,不覺三年有餘。這一日隻見山道上奔來一如花似玉的美人,由小僧引見禪軒長老,原來這少女是百草仙境的棠棣仙子,也因看破紅塵,來這鐵佛寺出家做一尼姑。

鐵佛長老令眾僧在那深山鐵佛塔後又建一庵,喚作\"棠棣庵,\"讓洪波撰寫,供棠棣仙子受用,又給棠棣仙子起了個法名為\"紅玉\"。

這紅玉雖入佛家,風情未絕,更兼年少,漸漸與那洪波眉來眼去,暗送秋波。這洪波見紅玉神韻奇特,春心又起,於是借教紅玉詩畫為名,常來這棠棣庵與紅玉廝混,那紅玉水性楊花,見洪波俊逸風流,儀表非凡,更是依依難舍。

俗語道:\"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竹籬。\"時間久了,眾小僧也有察覺,隻是那鐵佛法老因不離禪庵,絲毫不聞。

這一日夜晚,洪波又來這棠棣庵與紅玉廝混,正在得意時,忽聽外麵一聲吆喝,黑暗裏幾位小僧拿著木棒一擁而入,扯住洪波、紅玉便打;一邊打,一邊還道:\"好你個花花和尚!好你個花花姑子!瞞著法師竟到這裏鬼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