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雲壩鬼寨 第三章 神奇的村寨(1 / 2)

我看他麵上帶著一絲狡黠,想必還有大戲在後頭等著我,但目前我救助無門,就算看到他是在給我挖陷阱跳,我也得跳不是。

幹脆裝傻裝到底,裝的十分欣喜的樣子說道:“溫先生,你要是有門頭,就告訴我。我這兄弟從光屁股的時候就跟我同吃同睡,親兄弟也沒這麼好,就是上刀山,過火海也得去不是!”

溫先生被我弄得有些不自然,輕咳一聲,又淡然說道:“我倒是知道一個地方,貴州省尊宏市樸腰縣雲壩寨。”

我聽得奇怪,剛才不是還說是古董的東西,他現在告訴我的卻是中國地圖上,能夠隨意買票去的地方,不解道:“哪裏有鳳腦芝?”

溫先生皺一皺眉,似乎很不習慣有人打斷他說話,也不理我,就抬了抬手指。就是讓我不要說話,我有些尷尬,就著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香四溢,甘甜帶香的水順著喉嚨滑到腹中,隻感覺鼻孔裏都是清淡又揮之不去的茶香。

一想,剛才接我的白衣青年說的慈銘泉,可是在縣區的深山裏,這時節山裏可是下著雪,上去打桶水比登天還難,竟然還是隨意招待客人,這麼講究的人,他能夠說出的傳說,十有八九是真的不假。

溫先生見我靜了下來,滿意繼續解釋。貴州本就是個十分有趣的地方,居住者多為少數名族,基本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瑤族、壯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滿族、佘族等十六個民族。

其中苗族,和佘族生活習性頗為神秘,至於苗族,相信你也聽說過苗家有名的巫蠱之術吧?他們生活中的許多習俗和醫療手段,都是如今科學技術解釋不了的。

雲壩寨朝外位於黑熊山的距地麵約20米高的半山腰處,裏麵是存放當地苗族人棺材的喀斯特岩洞。喀斯特就是熔岩的一種,也就是熔岩石洞,那個石洞從唐肅宗至德年間沿用至今。

也就是說從唐肅宗至德年間,雲壩寨附近的居民就開始往裏放置棺材,至今為止,裏麵不分新舊,不分形式的棺材已經堆疊成高樓。

這個地方本來是出了族人之外的人不得進入的,因為黑熊山也十分險要,陌生人倒是也少。1980年的時候,三個個初成氣候的盜墓賊不知道從哪裏聽說了那個地方。

偷偷潛入,可不知道在裏麵發生了什麼變故,竟然一把大火點了石洞,村民急切的情況下救助了救護部隊,這才驚動了世人。說來也十分奇怪,救護部隊到達之後,迅速將火消滅,受損的棺材卻隻有幾個,而那三個盜墓賊卻被燒成人碳,一碰就碎。

此後那個地方就受到了國家關注,過了四五年的時間,便派了國家考古組和學員前去考察,我就是其中一員。

當時設備簡陋,隻有幾個教授和知名的先生有車。我們隻能全部擠在一輛綠皮大卡車上,日夜兼程,也不知道是過於疲憊,還是心理作用,一路上也發生了許多詭異的事情。

到達山洞的時候,教授們已經開始檢查各個棺材。我是測量組的,至今我還記得整個山洞依地形分成四個不同區域,大小兩洞,大洞口寬27米,高21米;小洞口寬10米,高15米,整個洞口東西長45米,南北寬24米,最高處可達21米,擺滿了各種棺木。

新舊不分,一層層高高堆疊上去,一眼看去十分詭異。棺材年代不同,卻都十分堅固。一位教授覺得其中有些怪異,一般不損棺材,要麼是有多層棺槨保護,要麼都是做了幹燥處理。

可那些棺材全都在有光,通風的地方,並且沒有任何保護,幾乎就是由村民抬到此處,隨意一堆上去而已。教授想不明白,特意請教了地理專家,發現熔岩洞也沒有特別之處。

其它人都勸那教授許是巧合,可教授就是覺得不對,又四處打探,請教當地村民。村民被他煩得不行,又拿了他所有幹糧才跟他說,當地民族十分注重洞葬習俗。

他們認為死是另一種生命的存在形式,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複活,所以他們重視屍體的保存,根本不會用任何強製的辦法去保存屍體,或者保護棺材,唯一一定要做到的是棺材洞裏的棺材頭都朝著他們祖先休養生息的北方。

教授依舊不信,如同著魔一般,一麵細心找棺材的相同處,一麵翻躍各種書籍。終於有一天,教授發現無論近代還會古代擺放棺材時,都會由一名稱為鬼師的人操辦,並且過程嚴謹複雜。

再一查資料便找到風腦芝的資料,當他還想仔細探索時,考古組工作完成,帶著大量的戰利品準備返程,教授心裏覺得多有不妥,相勸無效,隻得跟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