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從草原到紫禁城(2)(2 / 3)

事實上,福臨坐這張龍椅,不亞於坐上了一隻火藥桶。就在入關前後,清王朝關於真正權力歸屬所展開的內部紛爭是非常驚心動魄的。

多爾袞在議立繼位人會議上拋出福臨,其實隻是個權宜之計,心裏並不情願。這一點很多人都看出來了,因此會後便有不少人想要投機,趁福臨未正式登基之前再將多爾袞推出。多爾袞對他們的表忠心很是受用,然而此事很快被代善舉發,多爾袞聞訊後也隻得表態嚴懲,於是幾個倒黴蛋便成了無頭鬼。而豪格更是恨不得把福臨這個九弟撕成碎片,背後的謀劃也從來沒有少過。

當初多爾袞立福臨時,話說得很光鮮,輔政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照算起來,鄭親王的位份資曆得在多爾袞之前,而且兩王的職權也隻不過是“輔政”。然而不到四個月,這兩位輔政王就搖身變成了“攝政王”,諸大臣都敗下陣來;一個月後,濟爾哈朗也丟盔棄甲,主動提出多爾袞應該位列自己之上。這樣一來,攝政王多爾袞便成了大清國事實上的統治者。

可想而知,豪格一派對這樣的情形是絕對不滿意的。然而多爾袞又怎麼會讓他翻身!

順治三年,豪格被多爾袞“委以重任”,派到四川去啃張獻忠這塊硬骨頭,想要借刀殺人。總算豪格作戰勇猛,不但打了勝仗還全身而返。

然而,等待著這位立功親王的,卻是北京城裏的大獄。順治五年(1648)三月初六,豪格被多爾袞以“容忍部將冒功”和“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入獄。就這麼兩條小岔子,多爾袞竟指使諸大臣議出了一個殺頭的處理方案。這樣的案子此時的多爾袞獨力恐怕還幹不出來,絕對也有哲哲和布木布泰姑侄倆以及其他兩黃旗大臣的通力合作。因為豪格在爭帝位失敗之後,對兩黃旗大臣擁戴福臨是極其不滿的,他的手下甚至還放出有朝一日要將兩黃旗重臣圖賴“寸磔之”的狠話。

然而小皇帝好像並不懂背後的機關,他極力為長兄求情,多爾袞這才勉強還了個價:將豪格免死幽禁,免去一切名位家產。

然而這也隻不過是稍緩了豪格的死期,他不久就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順治五年十一月,小皇帝福臨頒下了這樣一道詔書:“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勳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凡詔疏皆書之。”

於是,多爾袞又成了“皇父攝政王”。這個稱號使很多人浮想聯翩,認為這是因為多爾袞嫡妻去世,皇太後下嫁所致,還說莊妃就是多爾袞前妻的姐姐,他已經暗戀多年,還出了一篇多爾袞為情讓帝位的故事。

多爾袞在政治和軍事方麵是個絕頂人物,但是在私生活這塊,實在不值一提。他不但絕非情聖,更足稱好色之徒,他與發妻是少年夫妻,感情確實不錯,但從做攝政王開始起,他就已變本加厲地向各屬地索要美女。

多爾袞的皇父稱號,是順治五年十一月正式得到的,早於他再婚之喜一年有餘。當時清王朝的太後並不隻有一人,孝莊的姑姑哲哲還在世。她對多爾袞有養育之情,多爾袞既不可能娶她,她也不可能允許孝莊下嫁。

多爾袞的元配妻子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六年(1649)十二月去世的,被追封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她是孝莊的堂姐,多爾袞對她很有感情。

元妃死後,多爾袞於次年,即順治七年(1650)五月娶了續弦。然而繼娶的不是太後,而是朝鮮公主李氏。朝鮮聽說攝政王喪偶要娶本國公主為妃,非常鄭重,由於真正的公主尚未成年,於是精心挑選了適齡的宗室之女為公主,以官員之女為媵妾送嫁。誰知多爾袞卻嫌身份高貴的女子美貌不夠,又逼著朝鮮為新王妃選送美貌侍女。

除了朝鮮公主,順治七年的正月,多爾袞也確實又納了一位“博爾濟吉特氏”。但是她與孝莊關係更遠,而是豪格的寡妻、多爾袞元配的親妹妹。

當時南明文人張煌言曾寫詩說太後下嫁雲雲。“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掖庭又聞冊閼氏,妙選孀娃足母儀。椒殿夢回去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實際上,張煌言寫詩時身在南方,又是清王朝的敵人,他的詩文有多少可信度呢?隻怕是聽見“博爾濟吉特氏”就想到皇太後,就想到“皇父”的稱號,然後詆毀對手,圖個口爽而已。

更重要的,是我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找到任何太後下嫁的證據,即使國內的記錄被銷毀,至少送女到攝政王府來的朝鮮也應有明確記載,我們卻不見朝鮮使節參加太後婚儀的實載。作為屬國,這樣的大事不可能不記錄在案。

此外,多爾袞遭妻喪之時,莊妃已經三十六歲,就算兩人少年時很熟悉,但多爾袞才智過人,殺人如麻,是清王朝事實上的統一之主。他不太可能做這樣的事。

至於說這下嫁乃是莊妃的策略,以此保障兒子的帝位,那就更離譜。她本是太後,若是下嫁攝政王就成了攝政王妃,在名分上與皇太極和兩黃旗再無瓜葛,能保護得了兒子嗎?她兒子的帝位隻會更不穩當!

多爾袞經常入宮麵見太後議事;在入關之後,莊妃又與福臨分宮而居,母子之間並不是很親密,所以小皇帝對守寡的母親和好色的叔父之間的關係,應該多少是有些疑影的,也不排除這個可能。再加上莊妃為了政治考慮,多數時候向多爾袞讓步,並未能很好地照顧兒子的情緒,恐怕都是順治後來與母親關係惡劣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