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年來創作形勢的良好勢頭,還可以看到給人以希望的可喜現象,即陝西的藝術創作群體日趨形成。如果說以往人們更多地把批評、研究探討的目光投向陝西的文學、美術,那麼現在似乎可以說社會評論和專家們也已把目光投向陝西的戲劇歌舞音樂藝術及劇作家、音樂家了。我們不應妄自菲薄、小看自己,要善於認識自我,求得不斷地提高和發展。從幾年的藝術創作看。我省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中年藝術家為主體的具有一定的藝術創作實力,具有一定的組織規模,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老中青相結合的藝術家群體。這包括了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美、燈光、服飾、音響等各個門類的人才,這是我們文化藝術事業的有生力量和驕傲。在這個群體裏,藝術家們以辛勤的勞作和一大批新的成果,體現了他們旺盛的創作活力和巨大的創作潛能。在這個群體裏,可以看到文學、音樂、舞蹈、繪畫與現代聲光電子技術的創造性的運用和完美結合,並由此看到我們陝西整個文化藝術結構的新變化和新發展,看到我們文化事業的希望。從陝西這塊文化沃土中成長起來的這個藝術創造的群體,既映照出中華古老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的精神風采,也體現出現實生活的跳躍歡騰。這些藝術家身上有曆史和革命的投影,也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生活滋育、錘煉的情愫。他們愛藝術,更愛祖國、人民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他們珍視民族優秀文化悠久的曆史和優良的傳統,更執著今日從此時此地出發的新的藝術追求和創造;他們既吮吸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的瓊漿玉液,又麵對改革開放的世界,博采各省以至各國文化藝術之花;他們既麵向人民,麵向生活,又在藝術上苦苦追求,精益求精。
盡管我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我們仍應十分清楚地看到,這一切與時代的發展還很不適應,與人民、與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好作品還太少,我們還缺乏反映新生活、新人物、新思路的且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力作。我們的創作還需要進一步的繁榮,具體說來我們在反映改革開放現實生活方麵還沒有完全地在創作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反映這方麵的作品不少,但吸引人、打動人的好作品不多。在革命曆史題材方麵陝西有題材方麵的優勢和潛力,但這方麵的挖掘還不夠有力,不夠寬闊。在古代題材方麵較之以往有了大的進步,但這方麵的任務和社會需求很大,隻能算是剛剛開始,還缺乏總的規劃和經驗。在注意抓好有社會教育意義的作品的同時,也要更多地注意對人民群眾不同審美情趣的多方麵多層次需求的滿足。“一山放過一山迎”,我們要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氣,樊登更高的藝術山峰。
right《當代戲劇》199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