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沮喪於自己的平凡,始終記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你就是你,一個獨立的你,沒有偶像,沒有楷模。你有你的思想,你的靈魂,你的性格,你的路,你的人生。
你就是你,一個瀟灑的你,不畏人言,不畏邪惡。你想幹,就拚命地幹,你想玩,就盡情地玩。高興時,灑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痛苦時,也能引頸縱聲悲歌!
模式化人生裏沒有你要的幸福
原本千姿百態、各有風貌的種種人類活動,如今仿佛都已具有了整齊劃一的模式。譬如說,談到穿著,男士一律是西裝領帶,女士則個個花團錦簇;談到人際交往,就隻顧相互逢迎,委婉平和;談到美,又必然是節食減肥才可得到;據說,連如何走路,如何戀愛,如何生孩子,如何寫文章也有嚴格的“規律”可循。一切的一切,都毫無例外地存在著“規則”、“公式”、“訣竅”或者“法門”。
但是,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漁夫與商人
在墨西哥海岸邊,一個美國商人坐在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劃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捕到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並問他要多少時間才能捕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工夫就捕到了。美國人再問:你為什麼不呆久一點,好多捕一些魚?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做什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捕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裏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過得充實又忙碌呢!
美國商人不以為然,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捕更多魚,再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或者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製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裏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要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商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漁夫問:然後呢?
美國商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公司的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錢!
墨西哥漁夫問: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裏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嘍!
墨西哥漁夫疑惑地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美國商人的思維模式,其實就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眼中的成功模式、幸福模式。人們默契達成的社會共識成為一把量尺,以各種刻度度量每個人的生活狀態。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最好是公務員;要在適當的年齡領證結婚,及時生養孩子,給孩子最好的一切;要有一套房,買上一輛家用車……一切標準之外的選擇很難獲得社會的認可,在旁人眼裏就意味著不幸福不成功,若不從眾,便有被主流社會排斥在外的孤單悲涼感。
然而,模式化的幸福也許會帶來些許安全感,卻未必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感與成就感。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所有的這些標準,都是來自他人、他物,沒有一樣是來自你自己的內心,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但實際上,你的幸福恰恰來自於你的內心。如果因羨慕或者迎合別人的幸福生活而改變自己生活的意義,那樣的生活還是屬於自己的嗎?或者,會真正幸福嗎?
相信你的心裏已經有了答案。菜有百味,人有百種,相對應的也該是百花齊放的人生,穩定卻略有乏味的標準化幸福不可能適合每個人。一旦進入名為“幸福”的模具裏,性情被磨平,才華被壓製,自然會在心理上產生反彈,故而焦慮和苦悶情緒彌漫在看似風光卻內心苦澀的人群中。所以,千萬別被標準化的“幸福”綁架了自己的人生,每個人自由發展,盡展才情,才是一個開放多元社會的良性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