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準離開半步(1 / 2)

夜幕降臨皓月高懸,江陵府大部分人還沉沁在元宵節日歡樂之中。城中張燈結彩,街頭人潮湧動好不熱鬧,正月十五不僅要吃元宵,還有賞燈活動。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朝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在宋朝賞燈後又新增了一項活動,“猜燈謎”又叫“打燈謎”,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製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城內很多商鋪都掛上事先準備好的燈謎,供遊客們猜謎,猜對者則會得到商鋪的獎勵,有免費用餐,小禮品或者可以到閣樓中賞月。不得不說宋朝不愧是中國曆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時代,各種銷售手段基本都可以在這時代找到相似之處。

宋朝曆代皇帝都重視經濟的發展,科技開發,他們建立了一個曆史上唯一沒有重農抑商的朝代,他們把中國的經濟推向世界巔峰,使很多工藝都走在世界的前沿,達到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

而今晚,逛廟會,逛燈市猜燈謎那是才子們必做的事,要是能跟哪家小姐來一段美麗的邂逅,將是一段佳話。城內車水馬龍,四處皆是花燈,人來人往,如潮水般洶湧。每個人手上都提著一盞小小的花燈。更有富貴家的公子小姐,前呼後擁帶著數十個仆人,抬著大小不一的花燈招搖過市,將街道擠得水泄不通。

大道兩側,樓簷飛閣,彩燈高懸。走馬燈,玉兔燈,葫蘆燈,猴兒燈,娃娃燈,孔雀開屏燈個個都形象逼真,猶如爭豔的百花,各具情態,美不勝收。行走的人群爭觀相看,對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指指點點,處處都是歡聲笑語,熱鬧至極。

燈市街頭,何旭翹首等待徐磊到來,他們下午分開的時候說好了這個時辰在這裏會和的。現在都過了半個時辰,那小子還沒來,這讓他很惱火。

“阿旭,要不我們先進去看看吧?”何旭身邊一個身著樸實,麵容清秀的女孩輕聲問道。

旁邊的女孩,就是何旭喜歡的那個女孩,名叫葉萱。她家就在何旭家不遠處,兩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剛到江陵府安家的時候,何旭家過得並不好,小女孩十分善良,每次都會從家裏拿出一些吃的給何旭吃。從那時開始,何旭便被她這種善良感動,喜歡上她。

至今何旭都清楚的記得,那時他蹲在自家院子門前的大叔下,一個小女孩手捧著燒餅俏生生站在他麵前,眨巴著明亮的眼睛,嬌聲喊道:“你餓嗎?這是我爹做的燒餅,可好吃了。你嚐嚐。”

葉萱,長相不是那種特別漂亮的,清秀的臉龐,單薄的身子,明亮的雙眸,如鄰家妹妹般,但她的善良讓她在何旭心裏成為無可替代的存在。

何旭看了看遠處,沒有徐磊的身影點頭:“嗯,不等他了,我們先進去看吧。”

兩人肩並肩走向燈市。

一個時辰前。

“少爺,老爺叫你過去用膳了。”徐磊的書童耿六子在房間外喊道。

盞茶功夫,徐磊從房間走出,六子神情局促開口:“少爺,小的想回家看看我娘,請少爺允許。”

見六子神情局促,徐磊輕拍他肩頭笑道:“六子,別那麼小心,少爺我又不是老虎,回家看你娘也是應該的,喏,給你娘買些好吃的回去。”徐磊從懷中掏出碎銀遞到他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