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有錢非富貴(1 / 1)

人到底如何才能稱之為『貴』呢?應該是我們願意把自己的金錢、知識和社會經驗跟人分享,願意真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恩,不貪婪,就是心靈富貴的表現。

每個人都追求“富貴人生”,什麼是富貴?不是穿名牌西裝,開豪華跑車,抽雪茄,或者戴幾個多少克拉的大鑽,你就是富貴的人。有錢人並非都是富貴之人。

人到底如何才能稱之為“貴”呢,怎樣才能做到由富到貴呢?應該是我們願意把自己的金錢、知識和社會經驗跟他人分享,願意真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做慈善的事業。在這些行為的過程中,我們自身的品質會慢慢提升。

我有一個叫“小螞蟻”的弟子,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在電視裏看到他帶著幾十個人從深圳到災區來慰問。“小螞蟻”自身是殘障人士,手腳都萎縮了,平常自己連輪椅都推不動。我向一起看電視的朋友們炫耀說:你們看,這就是我的弟子,一個殘障人士,看起來那麼小不點,上下輪椅都要人抬著,卻帶人從深圳跑到汶川做慈善,你們覺不覺得他是個巨人?身體高度殘障,但是他內心非常富有。有時他也會傾訴他做善事別人不理解——你長成這樣,需要人照顧,還去幫助別人——他也有他的痛苦。我就安慰他,很多人看起來身體是健康的,跟你講這種話的就是精神上的殘障。很多人就是靠自己的這種努力,從奉獻當中得到了別人的尊敬。

像比爾·蓋茨、李嘉誠等做慈善是人所共知的,一個人從“富”能轉變到“貴”,會獲得大眾的尊敬。社會上很多不知名的人默默為他人奉獻的也很多。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自己家並不富有,工資很少,卻願意每個月抽出幾天時間去養老院做義工,照顧老人,幫助那些殘障人士,到公共場所做環保撿垃圾,很多年一直堅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人格魅力就顯現出來了。你說人家窮嗎?一點也不窮。原本他可以花一天時間去賺錢的,為什麼他不去呢?這就是他們人格高尚所在,也是他們生命富貴之處。

很多普通老百姓,甚至連正常工作都沒有,但他們願意騰出時間去幫助別人。像星期六星期日,別人在家看電視,或遊山玩水、吃喝玩樂,他們把時間奉獻出來,去掃垃圾,去醫院照顧病人。他們難道沒有家庭嗎?也有家庭。他們這樣做家人不反對嗎?也反對。他們不是不懂得享受,他們也可以喝茶聊天、遊山玩水,但是他們寧願把時間奉獻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這種人雖然不富,但是心靈非常高貴。

美國有位動物學家叫珍古德博士,她把一輩子時間投入在照顧快要滅絕的猿猴身上,把猿猴當成家人,把照顧猿猴當成了事業。也有人在亞馬遜河附近保護熱帶叢林的,中國也有很多人在沙漠裏防沙種樹。台灣的證嚴法師剛開始也是從帶著幾個徒弟做蠟燭賣蠟燭做起,到現在慈濟會的慈善事業發展到了全世界各地。

在我們藏區,宗教人士義務幫人看病,義務輔導人的心靈,義務做婚慶……為什麼他們在眾人眼中越來越偉大,是因為他們的付出,老百姓受益了。富人真心付出財富,幫助他人,會變得高貴,窮人也一樣可以高貴。我們那邊有個小學校長,漢族人,放假期間他把藏族比較優秀的小孩接到自己家裏,給他們吃住,給他們買衣服穿,在那邊受教育。我們可以看到,偏遠山區裏這些民辦老師,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工作待遇也沒有解決,一方麵是農民,一方麵又是老師,而他們出於對這些孩子的熱愛,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寧願付出他們一輩子的心血,教育出一批有品德的人才。這些人高貴嗎?非常高貴。雖然他們自己家境貧寒,也許並非飽讀詩書,但是他們非常偉大。

我覺得“富貴”這個詞不單純是錢財的問題,多少曆史上的名人並不是錢財上的富有,但他們能夠把思想流傳下來,世世代代都能夠享受他們給予我們的精神上的財富,他們在人們心目中就很高貴。

所以,並不是說有錢了就是富貴。如果人們很知足,滿足於所擁有的一些物質,感恩所擁有的一切,不貪婪,不掠奪社會資源,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和快樂,就是真正的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