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嗬護財富(1 / 1)

修行好的佛教徒大多是比較平靜的人,即使在物質上有貧富差距,也不會因為貪婪而用畸形的心態看待財富。佛陀在《優婆塞戒經》中提起:“見恐怖者,能為救護,處饑饉世,樂施飲食……雖複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有很多富豪也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很多人不因為自己富甲一方就傲慢自大,反而非常謙卑。他們每天做的功課不比我們少,為後世後代積累更多的福報,總是虔誠供佛誦經。像緬甸、斯裏蘭卡這些地方的人,窮不是真窮,雖然不富有,但他心裏很高興,怎麼窮也不會沒有飯吃,沒有窮到一杯水都找不到的程度。

外在的世界水火風土,跟我們的身體是連在一起的,大自然相當於我們的臭皮囊。哪個國家願意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啊?沒有。有些人口口聲聲談環保,實際上破壞全世界最多資源的就是他們,他們掠奪,一點都不珍惜,當他掠奪完,又說你要搞環保——他會保留自己的財富,去掠奪其他地方的財富。要做真正的環保,最需要從我們的內心做環保,做心靈環保。真正的環保是從人的心靈做起的,如何做好心靈環保,這個可以向佛教徒學習。

你看佛教徒生存的地方,到哪裏都是綠油油的,山清水秀。佛教寺廟所在地,哪裏不是古樹參天、綠意盎然的?看看佛教的這些聖地,看看五台山、拉薩,起碼到了那兒你的心會靜下來。我們每天談到佛法,心裏都會想什麼呢?都在教導人家,不要去作惡,不要殺生,不要偷竊,都是正麵的東西。

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沒有缺水喝渴死的或沒飯吃餓死的,我們的溫飽沒有問題。當我們擁有這些保障,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內心有所信仰。這個世界隻有信仰可以讓你的靈魂變得堅強。一個人的靈魂,他不堅強的時候、脆弱的時候,你給他愛,他會堅強起來,你給他財富他會堅強,你給他權力他會堅強,但是,周邊人給他愛能夠一直持續嗎?父母給兒女的愛可能會延續比較久,其他的愛能夠延續多久?很難的。最可怕的是,你習以為常後,還會把父母的愛當成真愛嗎?把它當成讓你變成堅強的愛?不會,你隻會把它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便宜貨”。

財富可以讓你稍微堅強一點。比如你一無所有,當擁有一些小錢,你覺得很快樂,有安全感了,但是這種安全感能夠讓你維持多久?沒有錢你是窮光蛋,一千塊錢足夠讓你安全,但一千塊錢很容易花完,要一萬塊錢你才有安全感,再往後就是十萬、一百萬、一千萬了,當你擁有一千萬,你的安全感從此以後就真的消失了。我看很多的弟子就是這樣起來的,從小房子到豪宅別墅,最後還是沒有安全感。現金容易貶值,股票更不可信,黃金也不是完全牢靠……你會發現財富帶不來真正的安全感,你的靈魂永遠停留在脆弱的一麵。

窮富都是相對的,絕大多數人並非天生富有。很多人是從一無所有過來,從窮人慢慢變富人,富有以後不珍惜福報又變回窮人,輪回循環。中國人在短短的三十年內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退到三十年前,全中國人一樣貧窮,所謂的富有就是家裏有一台收音機,有的人家有一台蝴蝶牌縫紉機、一輛飛鴿牌自行車就了不起了。三十年間,借著環境和機會,很多人經過自身的努力,加上些聰明才智,變成了富有者。

有的富人,不懂得珍惜財富,隨意揮霍,認為這就是靠自己的聰明得來的。他不知道其實是在努力過程中,他也許遇到了機緣,也許得到了福報,剛好財富聚集到了他身上。他不懂得,他擁有的這些財富是很多人付出努力讓他擁有了;他不懂得,他擁有的東西需要跟人家分享。

有些人會偷稅漏稅。得到了財富,應該繳稅給國家,國家可以把這些財富有計劃分配,修路造橋,發展地方經濟等等。大家想方設法偷稅漏稅,實際上是最大的偷盜。財富本來就是取之於國家,取之於天地之間,不是你個人的。你看多少挖金的、挖煤的、砍樹的,所有這些財富都是全國人民的啊,也是屬於全世界全人類的。你不停地去挖,挖煤、挖石油、挖金礦,一個人擁有了應該屬於全人類的財富,不懂得分享,一個人獨享不是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