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語言的重量呢?當然我們要對哲學和宗教有很深刻的認知。從內心深處將自我自私等我執的一麵破除。隻有破除我執了,無私奉獻的想法才會在內心具備,才能真正為別人著想。我們如果用心為別人著想,講出來的話和泛泛隨便回答的效果完全不一樣。語言有沒有重量,就看我們的用心,用心為他人著想的人,語言就非常有分量。
實際上,在我們現在的生活圈,溝通變成了最重要的財富源頭。要和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溝通。比如和哲學家教育家溝通和跟農民溝通所用的言語語氣就截然不同。跟哲學家教育家溝通時,可能要文縐縐地引經據典;和一個農民說話就不需要引經據典,你隻要告訴他這樣做是對是錯就可以了,簡單最好。在和各種不同的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會總結出不同的處理方法。
要想處理好人際關係,誠心很重要,無論何時都要誠心誠意。如果沒有誠意,別人就不會為你的話而感動,會起到反作用,別人以為你是花言巧語。態度真誠,人要慈悲,要從心底真正發出對別人的好。
我經常對做產品推銷的弟子講,在麵對客戶時,你先不要想把這個東西賣給別人會有多少利潤,應該首先誠心誠意地告訴別人你所推銷的東西對他有什麼好處。真誠地告訴別人,好處是什麼、缺點是什麼,要讓別人去決定。如果你覺得對別人真的好,你告訴別人,被人家接納了,不用你去爭取,實際上你的利潤跟著就來了。
所以首先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著想。一個醫生光想著推銷藥品給病人,一次兩次可以,三次四次以後,病人就會想你到底是治療我的病還是賣你的藥。一旦病人不相信醫生,醫生開的藥也就沒有任何療效了。如果醫生是真心誠意為人治病,病人每次生病時一定就會想到這個醫生,這樣,醫生的高尚醫德就會傳播出去,醫生也會名利雙收。
這種替別人著想的心理,佛教裏叫做“慈心”和“悲心”。也就是說,我們要對別人有慈悲心,擁有希望別人真的越來越好的心態。要幫助別人脫離痛苦、煩惱、沮喪、憂愁,即使幫別人解決不了問題,也要有希望別人變得好轉的心情,這就是佛教中的所謂“同理心”。
如果對別人沒有同理心,就談不上別人受你的品德折服了。以德服人很重要,做任何行業都一樣,作為宗教人士更應該如此。如果宗教人士的行為、道德規範、講話方式有缺陷,雖然講的是帶給人美好的宗教教義,但做的事情卻有天壤之別。如果這樣,宗教人士就會被人當小醜看,別人隻是覺得他好笑,而他自己還沒有知覺。
不管我們在什麼行業,做什麼事情,要想讓自己成功,擁有真誠為別人付出的心態非常重要。我們要帶著誠懇的心態,帶著一種慈悲無私的心,真心真意地把美好的語言講給別人聽,也就是發出“愛語”“美語”,然後再付諸行動,如此我們離成功便不遠了。
§§第八章 財富的終極要義是珍惜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