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財富的態度(2 / 2)

在我看來,擁有財富不是一件壞事,能擁有絕對是好事。重要的是當你擁有之後,你怎麼樣以你的智慧去運用你所擁有的財富,運用自己的學問、能力、名氣等為社會造福。

有的人用他的名氣去做壞事,有的人用他的權力去做壞事,最後身敗名裂,得不償失。有的人則會用名氣去幫助別人,用他的權力去幫助別人,因此名流千古。所以有些人,當他擁有的時候,會變成慈善家。有些人不一定有財富,不一定有權力,但他有善良的心,就像台灣的證嚴法師,或是像特裏莎修女,用善良的心、慈悲的心,可以帶動大家一起囤積財富,然後把財富用在改善生活、改善醫療、改變貧窮落後上。全世界哪裏有災難,他們就第一個到哪裏。這樣,他就變成這種使用財富最有智慧的人了,會受到全世界人的尊敬。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為自己,他也從來沒有想過他有一天變成這麼強大的財富擁有者。就是他把財富用得好,所以大家放心地把財富交給他,如果他濫用財富,誰會願意把財富交給他?這就是得到財富以後妥善應用的典範。

經我之手也捐出了很多錢,別人因信任我給我的錢。每次我回家鄉,要買很多的大米,買很多衣服,買很多的鞋。我最瘋狂時候一次買了幾千雙鞋,然後挨家挨戶給那些窮人發,乃至我發不過來,就交給民政部門發。前幾年都這樣,後來發現沒有用,他吃完以後照窮不誤。我在反思:發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國家民政部門一年發多少東西下去,是不是?很多人還在那兒等民政部門的來了,說:“你什麼時候發錢,別老發衣服,你應該給發發錢,我們可以買東西啊。”我不知道是養了一批困難戶,還是養了一批懶人。救急救窮有必要,但救一批懶人肯定沒必要,所以我這樣做沒有用。自古以來,這種布施太多人做過了,窮人照樣窮,慢慢我們不都變一樣了嗎?三十年後,富有一樣變富有,窮人照窮不誤,同樣的政府按人頭推下來的土地,很多人靠這個土地發財了,很多人有這個土地後又變成窮光蛋了,這就有問題了。這不是發發糧食和發發錢的問題。這些必須從思想上根本改掉它。然後我就開始資助學校,資助他們讀書,我就開始盡自己能力協助政府做“普九”(普及九年義務製教育)工作。

有些人不讓孩子念書,那個時候需要交學費,我們就一下子幫他們把學費交完,之後就告訴他:你孩子上不上學,看著辦,寺廟給你把錢付完了。然後他乖乖地送小孩去讀書了。他誰的錢都敢欠,就是不敢欠寺廟的錢,所以這樣做效果不錯。我就帶著弟子們捐資助學,隻要你考上了中學、大學,沒錢就找寺廟,絕對會有錢給孩子交學費。這樣一直下來,帶動了一個地方。你隻要在一個村子裏讓一個小孩讀書一直到大學畢業,就可以帶動其他的小孩讀書,這種帶動比你給他們錢要好多了。所以,我們給他物資,不如改變他的思想。在這方麵我們投入得非常多。

而且我們也看得到,山裏的懵懂小孩原本對外麵什麼都不了解,通過教育考進了大學,大學畢業出來後的那種變化。他變化了,他家裏也跟著變化了,實際上改變了一個家族。我們會告訴這些孩子“當有一天有能力的時候,希望你們用我們現在的方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至於你要不要做,要靠自己的良心”。我相信有一天會有人這樣,早晚的問題。人會慢慢成熟,有一天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曆,會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