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的男人是渴望成功的,但對什麼是成功、怎樣做才能成功等問題的思考,卻是模糊的。隻有讀懂了成功的真正含義,二十幾歲的男人才能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成功的真義引導著人生方向
什麼是成功?成功是什麼樣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對成功的認識是模糊的,他們以為成功就是比爾·蓋茨的財富、阿諾德·施瓦辛格的體魄、毛澤東的偉人魅力、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智慧、邁克爾·喬丹的運動才能、道納爾德·特朗普的商家本領、沃爾特·迪斯尼的想象力、特蕾莎修女的心……成功的畫麵在任何人眼裏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人們作為單一的主體,生來就不同。
有人給成功下了以下定義:
成功是人們確立目標、實現目標的社會活動。對成功來講,核心是目標。目標反映了人活動的目的性。成功包含兩個環節:確立目標與實現目標。這一定義克服了僅僅把成功理解為實現目標的局限性。人的活動,首先是目標的確立,其次才是目標的實現。目標的確立在整個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目標確立不當,就會影響目標的實現。僅僅把成功看做是實現目標是片麵的,它無法解釋罪犯搶銀行的目標實現是否也算成功這些類似的問題。成功一詞描述的是人的活動,它包含了成敗的內容,但超越了成敗;它把成功看做是一個過程,而不僅僅隻是一個結果。
還有的人這樣定義成功:
單個人的成功就是一些、許多乃至全部深藏心底的對健康、愛、榮譽和權力渴望的實現。這些都是通常被人們視為生命最高利益的東西。有些人得到其中的一種——健康,有的人能獲得愛或者榮譽,甚至兩者兼而得之,還有一些人成功地獲得了權力。我們把這些看做是所有成功的標的物:健康、愛、榮譽和權力。在這四個領域中又有許多其他的抱負、希望和成功的標的物。但不管那些是什麼,我們都可以說,這四種強烈的渴望不管是單獨的還是一起實現,都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生命中的成功。
例如,一名牌大學畢業生,毅然放棄大都市待遇優厚的工作,為了心愛的女孩回到自己的故鄉。誠然,以事業來衡量,他可能不是成功者;但在感情上,他卻是成功者。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圍繞著目標來展開的。而我們所有的成功有沒有道德、法律方麵的標準呢?“成功”地搶銀行,“成功”地貪汙受賄,算不算成功?
在人類發展史上,有許多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令人仰慕,他們因為將奉獻社會和完善自我有機的結合而成為真正的成功者,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然而,成功者並不一定非有叱吒風雲的權威、超越凡人的智慧、用之不竭的財富。其實,隻要他擁有做人必須具備的高尚品質,並且能夠以此來影響他人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就應當視他為成功者。雷鋒什麼“家”也不是,他既沒有當過官,又沒有發過財,甚至連生命也隻有22個春秋,可他卻因信奉並實踐“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人生準則,而深刻地影響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據統計,在雷鋒犧牲後的40年裏,雷鋒讀物發行量突破1億冊;3億多人次聽過雷鋒事跡報告,觀看過雷鋒事跡展;5億多人次觀看過雷鋒的藝術形象;世界上有38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在以不同的方式宣傳雷鋒的事跡。誰能說雷鋒不是成功者呢?
反過來,我們再看看一些貌似成功的反麵例子:有一位演員演技尚可,20年前就迫不及待地寫了本自傳,宣傳自己如何走上“成功之路”;後來一邊演戲,一邊經商賺錢,成為“億萬款姐”。在不斷“成功”之後,她又把自己的隱私當賣點寫進另一本書,拋向市場;再後來,她終因公司偷稅漏稅事發而鋃鐺入獄。
每個人心中都有對成功的渴望與追求,但對於成功的理解,則雅俗各異,仁智不同。一般說來,從政者的官職得到升遷,經商者獲取了可觀的利潤,作家的新作成為暢銷書,笑星影星在舞台或銀幕上走紅,運動員在比賽場上奪得獎牌等,都屬於成功。美國著名作家、《成功》雜誌創辦人馬登說過:“以高貴的品格贏得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人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成功,但絕不能靠投機取巧求名利,不能靠弄虛作假騙錢財,不能靠連跑帶送謀官位,而必須靠高尚的品行立身做人。馬登在《偉大的勵誌書》中寫道:“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有一些比他的成就更偉大,比他的財富更耀眼,比他的才華更高貴,比他的名聲更持久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高尚的人格,達此境界便是做人的成功,而且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綜合以上說法,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成功:
成功就是知道人生的目的,成長達到你最大的潛能,實現你個人價值的最大化並播下惠及他人的種子。
成功箴言
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有一些比他的成就更偉大,比他的財富更耀眼,比他的才華更高貴,比他的名聲更持久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高尚的人格,達此境界便是做人的成功,而且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成功必須具備的四點要素
成功之花如何才能開得更豔麗?它的發育需要什麼成分的養料呢?成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二十幾歲的男人要知道成功的四點要素,才可以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
成功的第一要素——良好的身體素質
二十幾歲的男人站在人生的門檻上,他們年輕、充滿活力,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擁有應對一切危機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主人,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狀態更重要的呢?一個年輕人的榮耀就在於他的力量。任何形式的虛弱都會貶低他、壓抑他,使他變得不完整。無論這種虛弱是精力、活力、意誌力還是體力的欠缺,即使是勤奮的習慣也無法消除它,而愧疚則更不能遮蓋它。
世界上最強烈和最細微、敏銳的感覺,就是感到自己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而生命中最重要的獎賞則是健康、堅強。人並不是必須具有很大的塊頭和威武的外表,但應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生命力和精神力量體現在布瑞漢姆連續工作176個小時的狂熱中;體現在拿破侖24小時不離馬鞍的精神中;體現在富蘭克林70歲高齡還露營野外的執著中;體現在格萊斯頓84歲的高齡還能緊握船舵,還能每天行走數公裏,到了85歲時還能砍倒大樹的狀態中。上述種種,成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先決條件,這是一條鐵的法則。虛弱、無精打采、無力、優柔寡斷的年輕人,雖有可能過上一種令人尊敬和令人羨慕的高雅生活,但是他很難往上爬,不會成為一個領導者,也幾乎不可能在任何重大事件中走在前列。
有什麼成就能與健康相提並論呢?“不管是整塊的黃金還是數百萬的財產,與健康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卡萊爾曾這樣問愛丁堡的學生。這正是他自己糟糕的健康狀態引發的對殘缺生活的一種痛苦感歎,也正是因為他無力完成自己膨脹的雄心催促他去做的許多事情而產生出的強烈感受,使他大聲呼喊出這樣的句子。
米開朗琪羅在他偉大的繪畫作品中,無論是描繪天堂還是地獄,無一不體現出強大的身體力量,這就是意大利人對身體力量的熱愛與崇拜之情。
成功的第二要素——良好的社會關係
人是社會動物,無時無刻不處在與他人的關係之中。沒有他人的存在,就不會有個人的存在。他人的存在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基礎。沒有他人的存在,你的奮鬥意義何在?沒有他人的存在,你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礎和條件;沒有他人的幫助與協作,要想成功會難上加難。社會關係是所有資源的核心,所有資源都依附一定的主體。
二十幾歲的男人要想成功就要調動更多資源,就應該建立更多資源核心——社會關係。小的成功靠自己,大的成功靠別人。偉大的事業很少通過一個人來完成。現代社會是高度組織化的社會,要求許多人通過聯合與協作來完成個人沒法完成的事情。完成偉大的事業需要許多資源的整合,個人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在當代社會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成功的第三要素——良好的精神條件
精神因素主要指人的欲望、熱情、興趣、信心、勇氣、毅力、思維、態度、潛意識等,也包括人所學的知識。
知識是對認識對象的了解。沒有對認識對象的正確了解,人的活動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目的。正因為這樣,人一定要掌握足夠的知識。一些人過分看重非知識(素質)的作用,似乎隻要“我素質高,我就可以不學習知識”。這種觀點不對。現代社會分工非常精細,許多工作的完成需要專門的知識。二十幾歲的男人,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就很難有所作為。
知識就是力量。素質與知識的關係類似人與工具的關係。無論你的素質和熱情有多高,不掌握任何知識,你就很難有大的成就。人類發展過程中,工具發展是最重要的,工具是知識的物化。不要輕易放棄在大學求學的機會,一定要努力學習,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要避免走入誤區。一些人認為,隻要學好專業知識就可以了。成功涉及很多因素,專業知識隻是其中之一。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對非知識因素進行改善,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否則,你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書呆子或高級打工仔。
成功的第四要素——良好的物質條件
這裏主要是指經濟條件。良好的社會物質環境,可以促使更多的人成功。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這物質條件就是巧婦的“米”。二十幾歲的男人,在追求精神寄托的同時,同樣不能忽視對於物質上的依賴。沒有物質生活為後盾,再多的精神層麵的東西都將成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