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幾個人合聲同唱的“一個故事唱千載梁山伯和祝英台一雙彩蝶傳情愛今日又向花叢飛過來”從天香樓的後台飄出時,天香樓新修的舞台才緩緩地拉開了第一層紫紅色的帷幕,緊接著第二層的帷幕也漸漸拉開,大廳裏的燈一盞盞熄滅了。
眾人這才發現,今天的天香樓和以往是真的不一樣的。雖然妝進時還和往日一樣的熱鬧喧囂,但是明顯得,今天這裏竟多了一種讓人感到神聖的氣息。
詠雪身著深藍的長衫扮演梁山伯,吟花穿粉色長衫扮祝英台,歎月和聽風著短衫分別挑著兩個小書箱依次跟在她們的身後。
詠雪唱道:“山溝裏走出我梁山伯”。聲音不同於女聲的清悅,不同於男聲的低沉,但是卻是字正腔圓,擲地有聲。這音效,聽得在台下觀看的彌悠一陣叫好,詠雪的才能果直是四個舞姬中最全麵的,唱跳俱佳。
當彌悠聽到吟花唱:“繡樓上走出我祝英台”的時候樂開了。吟花唱功還真是可圈可點啊,她扮不成男聲的唱腔,聲音裏還透露著一絲絲的女子氣,卻刻意壓低嗓音,以求達到男聲的效果,還有一點點顫音。那顫音彌悠直沉應該是緊張的,可更像是唱出了祝英台似籠雀初出籠的歡快喜悅。這上吟花,怎麼早不知道她有這樣的本事呢,該不會真的是緊張的吧。
而同在台下的其他人聽到詠雪和吟花的相繼出場後,估計還沒聽到什麼詞,叫好聲便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更有甚都還打起了響指,吹起了口哨。
見到這樣的場景,詠雪也不緊張,也不擔心,仍舊不急不緩地繼續接下來的唱詞,其間對台下的人們看也沒看一眼,好像她的眼裏心裏沒有苦難言些人,有的隻是戲裏的場影,一句和緩的“牛背上哪見過這大千世界”唱完,台下便已意識到他們繼續這樣便會影響到欣賞台上的表演,所以同一時刻又一同噤聲。
到這時台下一片安靜,專心欣賞起這出戲來。同時也有細心的人們發現,今天的天香樓與以往,確實是大大不同的。且不說眾人出場時的那兩層帷幕說明排這出戲人的心思細密,就連台上的道具也不同與戲班的粗製濫造,個個形像逼真,背景更是與台上出演的場景相對應,一片大大的布景上,描繪著花草樹木、山巒亭台,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彌悠身在舞台下,切身地感受著台下觀眾的心情感受,同時也感受著他們對後來故事情節的期待,一時沒有回過神來,台上已經傳來淩雪兒在後台的唱詞。
“辛荑放,春草綠江南。風暖漫吹池水皺,笛清遙送牧童閑,雙影倚亭欄。鴛鴦戲,荷荷正田田,昨夜夢聽窗雨細,今朝人弄曉珠圓,吟賦挑琴弦。幽簧館,竹徑入秋山。琅琅書聲隨雁影,遙遙漁火映村煙,相視笑無言。心相印,轉瞬又經年。冰雪自關情誼暖,鬆梅原鬥歲時寒,書院奠姻緣。”
第一場已經落下帷幕。音樂停止。
舞台上一陣響動之後,白色帷幕再次打開,台上的景致卻已經換過了,背景像是一個人的房音,舞台上擺了也是房裏的東西。這一段,既是對故事發展走向的提示,也是提醒在場的觀眾,接下來的這一場也同樣精彩。是以,台下經過剛剛停下時補充了下茶水和點心後,便再次沒了聲響,眾人專心至致地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