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孩子也沒幫家裏幹什麼事情啊!”趙遠問阿依道,走了一段距離,他也算了解到了一些情況。
阿依說這些孩子的家長們之所以不讓他們來上學,就是因為要幫家裏幹活,不過他看到的這些孩子卻是在玩耍,根本沒幫家裏幹活啊。
“你沒看見?”阿依朝著那些孩子努努嘴,“這些七八歲甚至五六歲的孩子,背上都背著一個一兩歲的孩子?”
“他們就專門給家裏帶孩子?”趙遠問道,心說這些孩子才幾歲,他們就能履行起父母的責任來了?太不可思議了。
阿依說得沒錯,這些五六歲甚至於七八歲的孩子,背上都背著一個用絨布做起來的像背簍一樣的東西,在當地這種東西叫做背窩。
將嬰孩放進背窩裏,繩子就係在背小孩的身上,一兩歲的嬰孩基本上已經斷奶了,而且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所以這些嬰孩腦袋都是趴在這些小孩肩上的。
兩條小腿從背窩兩邊的口子裏伸出來,不過在趙遠看來,這些睡覺的嬰孩們看起來並不是在睡覺,而是有一種病態一般的無精打采。
“阿依族人是很熱愛勞動的,這一點沒得說。”阿依四下看著說道。“如果說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把他們熱愛勞動的天性給發展出來,其實他們會很有前途。”
“隻是他們的這種天性在長久以來的貧困中給磨滅了。”阿依又說道。“以至於讓一些毒品販子找到了空子,引-誘他們吸毒,最後走上了偷盜、搶劫甚至是販毒的路子。”
“而長久以來的貧窮,也讓他們深感致富無望,最後破罐子破摔,將以前的豪邁的大口喝酒變成了酗酒,就成了現在這樣子。”阿依最後無奈歎息道。
她是阿依族的人,她也很熱愛自己的這個民族,但是現在她所處的自身這個族群的一些劣根性就展現在了人們的麵前。
農耕時代,大家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樣的,阿依族靠著大山,山裏有山貨,田裏可種糧食,缺錢了,拿著山貨去外麵換錢,回家就可以養活一家子。
社會在進步,現在是新社會,以前的山貨漸漸地變得不再值錢,一斤蕨菜隻能賣幾毛錢,一斤稻穀一塊多,
現在靠著農產品,根本就掙不了錢了,所以這些山民開始養雞養鴨,靠著家禽和生下的蛋來賺錢,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一兩千。
“還是那句話,我想讓他們來上學,不是想培養出幾個大學生來。”阿依又說道。“我沒有那麼大的理想。”
“我就是想他們能學會漢話,能夠走過九年義務教育。”阿依歎息道。“學習能夠使他們開闊眼界,知道外麵的世界,初中畢業,就算出去打工,也比窩在這裏每年收入一兩千塊錢的好!”
“以前我對你每天都做著同樣的無用的事情感到不理解,現在我算是真的理解了。”趙遠笑著說道。“馬書記有一句話說得挺對,文化扶貧,也算是一種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