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上學期就這樣結束了,寒假來臨了。
這期間,海岸一家都卯足了勁地做鞭炮,因為想趁著年前大賺一筆,好湊足海岸三姐弟的學費,畢竟,一家三個孩子讀書,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臨到年前,包裝好的鞭炮足足有六大箱,爸爸粗粗算了一下,所有的鞭炮,加上成本在內,差不多是3000塊錢,而扣掉成本,他們可以賺到1000塊錢左右,過年的開銷和姐弟三人開學的學費盡夠了,爸爸在第二天便興衝衝地出門開始聯係買家了。
一連幾天的早出晚歸,爸爸也隻是找了幾個小的買家,要的都並不多,眼看著就快要過年了,可還有兩箱鞭炮沒有賣出去。
據爸爸考察市場回來的信息是:現在做鞭炮的人越來越多,導致這行的市場道路越來越狹窄,銷路嚴重受阻不說,價格也比以前低了。媽媽聽說後急得不行,天天在家裏念叨該怎麼辦。海岸覺得一直等待的機會到了。
“爸爸,你說這麼多家都做鞭炮,而我們做鞭炮的也是知道這鞭炮筒有多費時間加工的,也不知道有沒有這種加工鞭炮筒的機器出售,我們不如直接轉行做鞭炮筒子的銷售,這樣這麼多家做鞭炮的肯定都需要,那我們不是很賺錢。”海岸試探道。
爸爸沉思了,“你說的有點道理,應該是有這種機器的,不然,總是用這種原始的方法多慢,可是那機器要到哪裏去買,買了之後要如何操作,最重要的,那得花多少錢買這機器。”
“可以找那些收購我們鞭炮的商家問一下,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這方麵的信息,這件事情真的值得考慮,畢竟,做鞭炮的那麼多,誰不需要鞭炮筒。”媽媽顯然也聽進他們父女倆的對話了。
“好,有機會我去問問,是該考慮改行了,你沒有出去賣過鞭炮,跟以往比較,真是大不如前了,很不好賣。”爸爸回答道。
“我也幫忙問。”海岸連忙說,她在找機會將前世知道的一切以一個合理的方式告訴爸爸。
“你知道到哪裏去問,你還小,這還不是你操心的事情,好好讀書才是你的正事。”爸爸責備道。
海岸不吭聲了,默默在心裏歎氣,隻好另外再想辦法了。
因為剩下的兩箱鞭炮買主沒有著落,而過年又一步步的來臨了。以往每年年前,雖說海岸家裏也都會留部分鞭炮等在過年的時候在早市上賣,因為年前家家戶戶都會買幾串鞭炮在過年的時候放,以增加過年的氣氛。而且過年在早市上賣的鞭炮也比賣給商家的價錢要高。可是今年,鞭炮剩得太多了,加上做鞭炮的人也多了,早市跟本無力消化。
於是,媽媽便給海岸和妹妹海英下達了一個任務,每人50串鞭炮,走街串戶的去賣,賣來的錢留著交年後的學費。無奈的海岸與海英便一人推一個破自行車出發,她們一不好意思在本村賣,二本村有很多人都做鞭炮,也不好賣。於是姐妹倆商量兩人分開去不同的村子,於是倆人在村口便分道揚鑣了。
海岸想到劉家村隔壁的富家村去試試,剛走到富家村村口,就見劉清宇從村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