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銀
當煤還在地下的時候,它隻是一塊炭;當把它挖出來時,它是一團火。
煤並不好看,但它實用,人們稱它為烏金。
自從發現煤的那一刻,它就與人們的生活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它是溫暖的象征,在人們孤獨無助的時候,人們會用“雪中送炭”來表達對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的感謝。於是,我自小愛煤,長大從事煤的事業,又以煤的熱情去溫暖別人和感恩社會,如果我是一塊煤,我願意變成一團火,燃燒自己,光照人們。
這樣的理念用於人,我便尊重那些像煤一樣默默無聞地為社會做貢獻的每一個普通人。在大雪紛飛的冬天,是無數普通人的工作和奉獻,才使我們感到不是寒意而是溫暖,感到信心而不是失望,感到明天是那樣美麗,而不是在黑夜裏失望地等待。這樣美好的感覺,這樣令人欣慰的好人,我見過無數,安令聞老師是其中的一個。一個八十歲高齡的人,捧著厚厚的一疊文稿,在我看來,就像捧著一個人八十年的腳印向我走來,這是怎樣一個在每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中默默用筆耕耘的老者,他用自己的眼睛丈量著大地的每一寸風景,用良心糾正著大地上無數腳印的斜正,用生命度量和體味人生的冷暖,記下風,記下雨,記下陽光,記下燦爛,把自己某天的良知寫在紙上提醒風雨中的行者,把自己某日的感恩告慰社會,用筆拯救沮喪的心靈,撫慰絕望的腳步,用智慧給同行者和後來人以路標的警示和航燈的指引。他人老了,心卻年輕,腳步慢了,心中卻常有孩子的歌聲唱響。
我討厭作秀,但有人認為文化老人出書是作秀的話,這個秀還可以一作。我非常尊敬文化人,盡管我還不是文化人,真正的文化人有一股令人肅然起敬的骨氣,它與傲氣不是一碼事,這是文化人最吸引人的地方,他們就像啄木鳥一樣一刻不停地、毫不厭倦地為社會把脈,他用良心這一劑良藥拯救人心,是一個社會走向文明的守護神和保健醫。他們用寂寞當火,用貧窮作鍋,采集心血作引,熬製大眾藥品,吃了這樣的藥不僅治病而且心清目明,走路有方向,做事有尺寸,修養有高度,脊梁有骨氣,是祖傳的規矩、耕讀的傳家寶、靈魂的隔日糧,與這樣的人為伍,是人生的造化,難得的福氣。
安老師是普通文化人的代表,與我交往甚密,他的高風亮節,我常常耳濡目染,受益匪淺,為他這樣的文化人做點事是我精神的追求和安慰,與做煤的事業一樣重要。
麵對安老師,我別無選擇,為他最後的路做一根拐杖吧!請您拄著我走好剩下的每一步。我知道您還有餘熱,讓我幫您把它送給千家萬戶的父老鄉親和親朋好友……讓他們在冬日裏多一度熱量吧!
2011年8月
(題序者現任平遙縣煤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