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海洋世界中除了動物和各種微生物,還有一類不可忽視它們的存在,那就是海洋植物。這裏不僅有低等植物,同時也生活著各種高等植物。它們是海洋中的生產者,為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能量和物質;它們是海中動物和微生物的棲息之所,為其提供了美麗的樂園;它們是海洋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組成一片神奇的海洋森林。我們在這一章中,就為大家一一介紹這些不同尋常的海洋植物。
第一節從海洋生物說起
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裏的各種生物,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有海洋科技工作者通過對我國海洋生物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共計20278種海洋生物。其中種類最多的是動物界,原核生物界最少。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占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
海洋生物分類方法多樣。按照傳統分類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 海洋動物
海洋動物是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是重要的生命支持係統,海洋動物作為生物界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有很大差異。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噸的藍鯨。從海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
2. 海洋植物
我們把海洋中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以生產有機物的生物叫做自養型生物。從低等的無真細胞核藻類到高等的種子植物,門類甚廣,共13個門,1萬多種。其中矽藻門最多,達6000種;原綠藻門最少,隻有1種。海洋植物以藻類為主。
3. 海洋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是指以海洋水體為正常棲居環境的一切微生物。它們是海洋生物中不可替代的一類。
海洋裏到底有多少種生物
海洋裏到底有多少種生物?大概沒有人能說出具體數字。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正在進行一項空前的合作計劃,為所有的海洋生物進行鑒定和編寫名錄。目前已經登錄的海洋魚類大概有15304種,最終預計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而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預計實際的數量則在這個數字的10倍以上,即210萬種。
這項計劃叫做海洋生物普查,科學家們預計要花上10年時間,共有來自53個國家的300多位科學家參與到這個空前的合作計劃中來,讓全世界的海洋科學家在一起合作。從21世紀開始,平均每星期就有3個新的海洋物種被發現。根據這個研究計劃,大約還有5000種海洋魚類以及成千上萬種其他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還沒被發現。
這個普查計劃希望能夠評估各種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地理分布和數量,並且解釋上述情況如何隨著時間而改變。這個計劃有什麼現實意義呢?海洋生物的普查可以找出目前已經瀕危的生物以及重要的繁殖區域,可以幫助漁業管理機構發展出有效的連續經營策略。而隨著成千上萬的新種海洋生物被發現,科學家將開發出新的海洋藥物和工業化合物。
海洋生物普查科學委員會主席、美國路特葛斯大學的弗雷德裏克·格拉塞爾說:“這是21世紀第一場偉大的發現之旅的開始。更重要的是,這是全球性的努力,去測量海洋的各種生物,也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去防止海洋生物繼續消失。”海洋至今仍然是未被探勘的領域,我們對於海洋裏的生物所知非常有限。海洋生物普查首席科學家說:“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不隻是海洋狀況的重要指針,同時也是保護海洋環境的關鍵。”
海洋生物都生活在哪兒
海洋浩瀚無垠,海洋生物可以在廣闊的大海中盡情遨遊。但是,海洋中卻並非處處都有海洋生物,生物分布還要受許多環境因素製約。
浮遊生物是海洋中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其中,浮遊植物必須生活在有光照的水域中,因為它們必須依靠光合作用來製造營養,維持生命,因而浮遊植物白天一般多生活在洋麵區上層的光亮帶,即100米以內的淺水層中,夜間可下沉至200米以內的稍深水層中。浮遊動物大多以浮遊植物為食,由於其攝食活動大多是在夜間進行,因而夜間它們大多活動在200米以內、有浮遊植物分布的水層中,白天則下沉至200米以下的弱光區生活。
魚類大多以浮遊動物或者小型魚蝦等為食物,因而其分布水域大多在距海岸幾百千米、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及其附近。大陸架水域分布的魚類數量大約可占魚類總數的2/3以上,隻有一部分大洋性洄遊魚類,如金槍魚、旗魚、鰹魚等,可分布至廣闊的大洋水域。還有部分魚類幾乎長年都生活在海底,成為底棲性魚類,如比目魚。此外,還有少數魚平時都生活在海洋中,但繁殖季節則需要溯遊至江河內產卵繁殖,如鮭鱒魚類。在更深的海底水域,雖然也曾發現過魚類,例如,深海潛艇曾在數千米的深海海底發現過形狀怪異的魚,1978年在南極羅斯冰架下597米的冷水團中發現過魚,但大洋深處究竟有多少魚類,至今仍然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