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於度訓猴記(2 / 2)

雄狨中箭後,往往會將箭拔出來,聞一聞,聞出有藥味,就憤怒地將箭折斷丟掉,然後攀著樹爬到樹頂。藥物發作的時候,它開始全身抽搐,手腳全都抓不緊,要掉下來,卻死死地抓住樹枝不放,這根抓不住,又去抓另一枝,一直要換幾十次,這個過程中,它一直在嘔吐,呻吟之聲,和人痛苦的聲音沒有區別。每次嘴巴裏有口水流出,就痛苦地鬆手去抹,於是掉到半樹上,再抓住另一根枝不放,在半空中懸掛半天,支撐不住,掉到地上。這時,人和狗就同時衝上去,一下子結果了狨的性命。

有時,獵人捉雄狨捉不到,就射雌狨,雌狨如果中了箭,就將懷裏的小崽用力扔出去,扔出後的小崽,舍不得母親,又跑回來,抱著母親的身體哀叫,獵人趁機一並捕獲大小狨。

南宋作家周密《齊東野語》有《捕猿戒》,人的獸心同樣暴露無遺。

鄧艾打涪陵的時候,有一猿母抱著它的孩子,在樹林間遊蕩,鄧見此,一箭射中母猿。母親受傷,猿子隨即將母親身上的箭用力拔出,並找來一種樹葉子,將其傷口敷住。見此情景,鄧艾一聲歎息,並將弓扔到水中。

吉州有一捕猴者,將捕到的母猴殺死,剝下它的皮,並將猴子賣給龍泉一個姓蕭的人家。賣猴人將母猴的皮展示給小猴看,意思是讓小猴老實點,別亂跑。哪知,小猴見了母猴的皮,立即抱著,大哭,悲憤,號啕,跳躍,撞牆,直到哭死過去。蕭氏子見其情景,還寫了一篇《孝猴傳》的文章。

武平一帶素產金絲猴,大猴很難馴服,小猴則常常被母猴抱在懷裏。捕猴人想出的辦法是,在箭頭塗上毒藥,然後射殺母猴,母猴中箭後,知道自己活不久,就擠出乳汁遍灑在樹葉間,好讓它的孩子吃到奶,然後倒地而死。捕猴人隨後剝掉母猴的皮,並用鞭子狠狠抽打,小猴見母猴被如此毒打,立即從樹上跳下,束手就擒。

周作家舉的三個小例子,都是人如何去製服猴的。

鄧艾算是良心發現,丟掉弓,喻意以後他不會再傷害這樣母子情深的動物了。

第二個賣猴人,用猴皮來嚇小猴,結果,小猴隨母傷心而死。

武平捕猴人,更殘酷。也許他們抓到了小猴的軟肋,小猴見不得母親被如此蹂躪,一定會乖乖投降。

武平母猴臨死前之舉動,感天動地。

《南方周末》一篇寫耍猴人特稿中一個細節讓人唏噓:老耍猴人張誌忠在接受一名田野調查學者的訪問時說,他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用榔頭砸死一隻猴子,第一次沒砸死,猴子還站起來給人敬了一個禮,第二次才被砸死。

人的麻木和猴子的靈性,猶如生動的影片。

人類從猿進化而來,可是,人已經基本忘掉自己是怎麼來的了。

雄金絲猴中毒箭後的痛苦表情,母金絲猴灑乳樹葉間,就是一麵麵很好的鏡子,人類應該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