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慈悲的觀念來美化人心。所謂慈悲,就是我保護你的生存,不讓你受到侵犯;我幫助老弱,使老弱婦孺都有所依靠;我救濟危難,扶持正義,仗義執言,主持公道。這些都能美化我們的心。
去除心病
我們的身體常常有頭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們的心理也有毛病,心理上的毛病就是貪、嗔、癡、慢、疑。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呢?我有四句偈提供參考:
一、要求不著急。貪念之心,人人皆有,但是我們要能夠控製自己的貪心,不能貪求無厭,心中有所要求也不著急馬上實現。比方過去我有個心願,希望成立一個圖書館,於是我就慢慢地買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隻要我持續地買下去,必定能夠成立一個圖書館。現在我已經建立好多個圖書館了。我想要成立一個佛教博物館,我就慢慢地搜集佛教文物,我相信隻要我不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總有一天會完成願望。現在佛光山已經有一個佛教文物陳列館了。所以“要求不著急”。時下的年輕人就是貪心,太著急,希望立刻擁有一切,於是自己製造心理上的毛病。
二、脾氣慢半拍。我們發脾氣的時候,隻要肯對自己說:“等一會兒,慢五分鍾,我想一想。”如此脾氣就發不起來了,憎恨心就消除了。
三、癡迷轉靈巧。我們愚癡、迷惑、不明理都是由於固執己見,假如我們能夠多為對方著想,凡事合於公道,如此就能夠轉愚癡為靈巧了。
四、疑忌化祥和。人和人相處經常會有疑心、嫉妒心。常常別人在講話,本來與我無關,可是以為他們一定是在批評我,看到一點風就聯想到一陣雨,所以在心中產生狐疑,有了狐疑就無法信賴別人,對國家社會、對親朋好友、對宗教信仰也就不能生起信心。
淨化心靈
今天的社會到處充滿汙染,處在染濁、複雜的環境裏,我們如何淨化自己的心靈呢?有四個方法:
一、用舍心對治貪欲。我們的貪心、自私心,都是因為執著“我”而起。我要名、要利,要所有一切對我有利的事與物,處處都是為自己著想,因此變得貪婪自私。假如我們現在能換成一種舍心,把我的利益和你分享,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有了舍心,貪欲心自然越來越少,心地自然清明。所以要以舍心來對治貪欲。
二、用慈心對治暴力。今天的社會到處充斥暴力,你看他一眼,他就給你一拳;你不小心碰他一下,他就戮你一刀……到處充滿暴戾之氣。如何消除暴力?我們不能以暴製暴,應該學習諸佛菩薩以慈眼視眾生——你有慈悲心,自然可以懾服暴力。所以今天的社會,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慈悲心,以此來對治暴力。
三、用正心對治邪見。今天的社會到處充滿了邪見。知識有邪的知識,思想有邪的思想,甚至於信仰都是邪的信仰,由於邪知邪見,造成整個社會的紊亂、脫序。要對治邪見,必須要用正心,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要有正心才能對治邪見。
四、用佛心對治混亂。世界日益混亂,處在混亂的環境中,我們如何不迷亂?有了佛心,以佛心看世間,人人都是佛,世間就是佛土。
放大心胸
一個心胸寬敞的人,不但生性樂觀開朗,容易滿足,容易獲得快樂,做事也容易成功。如何才能放大心胸呢?我有四點意見:
一、往好處看。世上的好好壞壞沒有一定的標準,我的心好,看世間都是美好的;心不好,貪欲熾染,看世間就不好。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的境界可以隨我們的心識而轉變。宋朝的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在一起打坐,佛印禪師問蘇東坡:“我坐的姿態像什麼?”蘇東坡說:“你的坐相像一堆牛糞。”反問佛印禪師:“我的坐相如何?”佛印說:“你坐得像一尊佛。”蘇東坡很高興,以為贏了佛印禪師,但是蘇小妹告訴他:“禪師的心中是佛,看人都是佛;你心中是牛糞,看禪師的坐相就是牛糞。”所以,我們看世間人事,要有佛心,要有好心,要用善心去看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