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記似乎意識到了自家的話有些絕對,他輕輕的咳了一聲,試探道:“嶽麓,那你覺得,經濟促進計劃,有什麼瑕疵?”
作為老一派的執政幹部,李書記的理念中,任何政策計劃的好話,都隻能用GDP的進退來衡量,進步了那就代表計劃有效,退步了自然是計劃不合適。
而周書記這個經濟促進計劃,明顯的改善了信陽縣的經濟,因此李書記雖然不認同周書記這個人,但對此人的經濟手段還是很信服的。
望著嶽麓,李書記心中不斷猜測著,嶽麓可能會在什麼地方,對這個經濟促進計劃提出不滿?莫非他覺得這樣的增長速度還不夠麼?
“李書記,我想跟您說個事,可能李陽也跟您說過了,是關於一個叫做小雨的……”
想了想,嶽麓還是拋棄了直接辯論的方式,以小雨事件為插入點,慢慢的將信陽縣環境質量的惡化,以及相應的危害點了出來。
李振用心的聽著嶽麓所說的每一個字,當聽到一半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了嶽麓的意思:“嶽麓,你的意思是,這個計劃對環境的損害很大?”
“何止是損害,簡直就是扭曲經濟嘛?”嶽麓終於是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李振卻是忽然笑了笑,擺了擺手,很是無所謂的說著:“這個有點誇張了吧?發展經濟,哪裏會不汙染環境的?”
“可是也不能以環境為代價吧?”嶽麓急了。
“嶽麓,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嘛,畢竟現在的華夏還處在初級階段,而發展是解決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本動力嗎!”
李書記忽然拍了拍嶽麓的肩膀:“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嘛,有好的一方麵,就有壞的一方麵,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好的一方麵才是主流嘛!”
“那如果這種好,極有可能崩盤呢?”嶽麓追問了一句。
“怎麼可能……嗯?什麼意思?”
李書記不以為然的搖了搖頭,但很快他發現嶽麓的眼中滿是嚴肅,便瞬間警惕了起來,緊緊的盯住了嶽麓的雙眸,李書記試探道:“什麼叫極有可能崩盤?”
嶽麓的話,讓李書記心裏麵猛地一緊,他知道嶽麓向來不喜歡危言聳聽,既然嶽麓這麼說了,那必定是有一定的依據的。
但是什麼樣的因素,居然能夠讓信陽縣的大好形勢,極有可能崩盤?李書記心裏麵一百個不相信,一萬個不理解。
“李書記!”
嶽麓見自己終於讓李振警醒了,當即便提高了語調,毫不猶豫的開始解釋道:“高利貸,李書記,信陽縣的高利貸已經到了快崩盤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