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
當年太上祖師留下的五千言便叫“道德經”。所以周成作為設定中的玄門弟子,道德指數是不能太低的。
修真修心,修道修行。若是周成見誰滅誰,那就是不是修道,而是修魔了。估計都不用等主角怎麼樣,玄光觀列帶祖師就親自出手,清理門戶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修道如做官。官大一級壓死人,修為稍低氣死仙!周成也一樣,算不過人家,自然就要被人算計。
不可能一出山就天下無敵的!
主角有一個成長的過程的,本書到現在剛剛20萬多一點點。按照網文的節奏剛剛開始,所以前麵會憋屈一點,到後麵就好了。
一句話,爺爺都是孫子做起的。
至於很多人看不慣的命運定數之說。那貧道隻能說:這本來就是本書的主線啊!
當然,命由先天,運由己造。(紫薇鬥數開篇有言:命主先天,身主後天)凡事大勢難為,小勢可改。小勢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大勢也會跟著變動。
大道之數五十,而天道演四十九,尚有一數為變易。所以才會把天下所有命相卦卜之數稱為“易術”。
易者,變也!
古人有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之說。這些在感歎命運多變之時,也何嚐不是點化出了以身代命(以後天影響先天)的改命之法。
所以說天道有定,但也無定。三分人事,七分看天。若人事都沒做好,七分也不可能存在。
大家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
在一個爭論的就是書中所謂的因果承負之道。
這還真不是本人胡來的。。。。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的道家教義。然後才有了道家承負之說。
承者為先,負者為後。所以承是因,負是果。
其實比起佛家的因果之說,道家承負更恐怖。
太上感應篇,算正統道家典論了吧?其上開章明義就是——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所以,關於承負因果,是道家還是佛教的,大家就不用爭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