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山林,鶯飛草長,真是一切欣欣向榮的時候。周成坐在母鹿的背上在山林中一路飛馳而過。
作為此處山林裏土生土長的“土著”,沒有人會比這裏的動物更熟悉這片山林了。周成之所以救下這隻母鹿,並不僅僅隻是因為憐憫之心,更是因為周成在這隻母鹿的眼睛裏看到了普通山林野獸不可能有的靈性。
對,就是靈性!
道家自古就有點化之法,可以幫人或者走獸飛禽,花草樹木一切有靈之物開啟靈智。
當然,如此仙家手段,自然不是一般的修道之人做得到的。
而母鹿顯然也隻是比一般的鹿類聰明了一點而已,肯定達不到點化悟道的地步。
但不管怎麼樣,這一點靈性肯定不會憑空而來。
周成在它的身上感覺到了絲絲縷縷的玄門氣息。那麼這頭母鹿肯定有過一段機緣,不但吃過一些天材地寶,還聆聽過一段時間的道家真言。
天材地寶可以算是機緣巧合,福運天生。但道家真言可不是街上的大白菜,也不是無論哪一個道士拿本道經讀一讀,都可以算的上道家真言的。修行沒有到一定地步,沒有自己對天地大道的感悟摻入其中,是不可能有如此威力,能讓一直普普通通的母鹿擁有靈性的。
既然母鹿有幸聆聽真言,自然與道家有緣。周成既然見到了,自然就有責任幫它一把,順便再讓母鹿幫周成一把,帶周成去他聆聽真言的地方看一看。
一來可以會一會同道,二來確定一下對方到底是何方神聖?
這隻母鹿顯然是極聰明的,聞弦歌而知雅意,一路帶著周成穿過了數十裏山林,來到了一處小小的山穀裏。
小小的山穀,清幽而寧靜,周圍山林茂密,溪水淙淙。穀內野花開遍,蜂擾蝶鬧,讓人見之忘憂。
若再有茅廬兩間,菜田半畝,端地就是一個閑人雅室隱居的好地方。
卻唯獨不是修道之人的好地方!
修道之人當然也講究山明水秀,寧而優雅。但也更講究靈氣充沛,陰陽調和通暢。
而且決不能讓周圍山頭擋住了日之紫氣,跟月之瓊華的。
這個山穀太小了。不但靈氣缺乏,就連陰陽二氣也一樣流通不便,更不要說修道之時日精月華的采集不便了。
雖然看起來生氣勃勃,但格局未免失之太小了。
山穀內寂靜一片,看來早已經沒有人居住了。周成翻下鹿背,帶著母鹿一路走進了山穀。
茅屋很有些年頭了,風吹日曬得都有一點朽了。就連屋頂上的茅草都幾乎快要爛透了。
也隻有很久無人居住的房屋才會這樣的。
“吱吖“一聲輕響。周成輕輕推開了茅屋的大門。屋內座椅井然,卻早已經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塵。
“一日修行一日仙,六神和合自然安。丹田有寶修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周成輕輕地走進了屋內,然後便輕輕地站在了竹璧上的一副圖畫之前,輕輕地念出了上麵寫著的一首詩。
詩是呂祖的詩,畫中畫的卻是一個身穿道袍道袍,頭戴蓮花館,身背長劍腳踏雲彩的神仙圖。想必畫中之人就是此地主人吧!
畫技雖不錯,但卻少了一份道家的清淨,多了一份濃烈至極的怨氣跟不甘。看得周成的眉頭立刻就皺了起來。
修道之人的心境若修到了這個份上,就已經算是落入了魔道了。若畫中之人不能悟透,勘不破此境迷局,哪怕再努力也是水中月,鏡中花,虛夢一場啊!
“太乙無量天尊!原來如此啊!”周成長歎了一口氣。
畫中之人周成不認識,但周成卻認識那人背著的那把劍。
周成輕輕地伸出手,摘下了畫卷的一瞬間,草廬便瞬間化作了塵埃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