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戰事初臨(1 / 2)

公元前496年,這一年鄭旦12歲了,而這一年卻並不安穩。

鄭父不是個拘於利益的人,見村裏的年景不好,便又折了越國他處的兩個鋪子,換了銀錢給相熟的村民們過個好年。

夷光娘病重在床,夷光的爹請鄭父幫著給龍鳳胎取個名字,因著出生的時辰是早上,鄭父便給女孩起了名字叫初光,男孩兒取了名字叫寅陽。今年的年成不好,便沒有了聲聲爆竹,隻有初光和寅陽因為喝不到母乳的啼哭陣陣,以及夷光不停地安慰聲。

“旦兒幹嘛這麼悶悶不樂的,讓爹猜猜,可是還在擔心伯嚭?”鄭父笑嗬嗬地捧著厚厚一疊竹簡算著今年的賬簿。“旦兒,沒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了,伯嚭那孩子武功不差還懂得見勢就勢,若是想跑哪裏是那些普通官差攔得住的。”

然而鄭旦還是擔心,一個一個的可能在心裏挨個掂量,“可是如果他跑了為什麼諸暨沒有緝拿令的告示?如果他跑,他能跑去哪裏?他有什麼啊他隻有匕首,那些官兵一人一劍就夠他受的了…到了會稽,官兵一點人數,發現少一人,那他不會被全國捉拿麼?”

“旦兒,那些官兵,你打了交道就知道了,對於這個過錯他們更大的可能是隱瞞不報,反正是去赴死的人,死囚、流民、奴隸,隻要能湊上數,哪張臉不一樣?伯嚭既然當初做了頂替歐師傅的決定,就必然做好了準備,到底是相處了兩年之久也當成家人一般了,放心不下也是常情。”鄭父停下手中的算珠,“歐師傅說與我聽了,伯嚭給你的東西,你自己處置。但是旦兒,爹和你說一句,人行於世,唯有情義二字,必須擔得起放得下。”

鄭旦若有所思的摩挲著手中那塊晶瑩剔透的玉佩,她想問問父親,是情義還是情意,如果是相救歐師傅和夷光的恩情,那麼他投之以滴水她報之以湧泉就是了;可是如果是他的情意,她卻不知道該怎麼還了,他投之以心,她能報之以什麼?這玉佩她曾經想過取下,但最後還是貼身帶著了,“爹,那你說,伯嚭會去哪裏呢。”

鄭父分析道,“伯嚭要找到囊瓦的殘族報家仇,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而如今楚國上下抱成一團,他隻有借助他國的力量,周邊的國家裏,蔡國、隨國太小,那麼不外乎就是吳國和鄭國了。他在鄭國雖有舊友但是如今鄭國勢微,最大的可能必定是吳國了,而且吳國今年忙於征戰,邊防反不甚嚴。伯嚭的才能,他若是願意,必不可擋啊。”

正月快結束的時候,苧蘿村因為一個消息沸騰了。吳王闔閭率領著當年攻破了郢都的軍隊來攻打越國了。

“哎哎哎,你們聽說了麼,這次啊咱們大王是真害怕了,正挨個郡縣召集男子入伍呢。”薑大娘神神秘秘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