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2 / 2)

聖人道:“建瓴既然想透了,便給阿耶與你的兄弟分說一番。”

“喏。”

平陽公主道:“薛朗初在我府中出仕時,我看他博學多能不似常人,好奇之下曾詢問過他,他曾對我說,在他所成長之異國,不論男女,自幼進學念書,所學科目也與我大唐不同。閑談之時,他曾說到一個知識普及率的問題,進而論及世家士族為何能世代顯宦、經久不衰。”

太子追問道:“知識普及率是何意?”

平陽公主便把當日薛朗解釋給她的話複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走,分毫不差,顯然平陽公主也是博聞強記之人。

聖人、太子、秦王一聽便明白過來,秦王讚道:“此詞頗妙。”

聖人道:“薛朗如何論世家士族世代顯宦一事?”

平陽公主道:“回稟父親,薛朗曾說,知識的普及,民智的開啟,除了依靠先生傳授,最基本的乃是書籍的傳播。而書籍與知識,從漢至晉,曆經南北前隋數朝,絕大多數仍舊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與世家士族諸多讀書之人相比,貧寒士子有幾何?即便有幸能進學,筆墨紙硯之花費,於貧寒之家,也是大負擔。”

這番話聽得父子仨兒齊齊眼睛一亮,秦王道:“父親,兒天策府中便有寒門士子,他們曾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讀書若要有成,便要不事生產這許多年,貧寒之家供不起。”

平陽公主讚同道:“薛朗也是這般說,長此以往,書籍、知識便越來越多的集中於世家士族手中,寒門子弟無有求學途徑自然隻能代代如此。而治國理政自然不可能找一群目不識丁之人,官員自然隻能從士族中挑選,一代代官員積累下來,自然便有了累世顯宦之家,朝政便難免被世家左右。”

說到這裏,平陽公主頓了頓,突然笑道:“說來,對此情況,薛朗有個妙喻。他把家國權力比作一張餅,薛朗說,餅子便那般大,人人都想吃,自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人多了,分到的便少了。”

父子仨兒聽得幾乎倒吸一口氣,聖人滿麵肅容的道:“此喻頗妙,聞之有豁然開朗之感!”

太子皺著眉,表情沉鬱:“即便已知世家士族對朝政的把持,然則朝廷需用人,寒門無人才,也唯有世家士族方有人才可用。徒呼奈何!”

秦王滿麵沉思之色,疑問道:“阿姐,薛朗可說有何策可解此局?”

平陽公主道:“薛朗說,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加大書籍、知識的流通,降低書籍刊印成本,予民間更多求學之途徑。如此一來,時日一長,寒門出身之士子必然增多,可一改朝政被世家左右之局!”

說到這裏,父子仨兒齊齊露出恍然之色,秦王佩服道:“原來薛朗獻上造紙術的用意在此!薛朗真國士也!”

即便是太子,此時也不禁心服口服,頷首表示讚同秦王的話,隻是,眼神卻有些晦暗不明——

此等人才,為何竟不能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