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事實證明,竇氏真的很擅長教養子女。她的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她的女兒平陽公主,無一不是出色至極,人中龍鳳。
至於齊王李元吉……太穆皇後在他童年時便去世了,加之不太喜歡這個孩子,幾乎沒教養過,李元吉幾乎是李建成一手養大的。幼時不得父母喜愛,母親又早逝,被兄長養大的,難怪齊王長成現在這般性情。
說來,薛朗倒是懂了他這老嶽丈為何會把局麵弄成這樣了。看他的成長經曆,早年喪父,七歲便襲爵,還能長成這般性子,除了元貞太後教子有方,定然也有他陽光開朗的一麵。
但是呢,幼年時缺少父愛的經曆,可能會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對著子女時,父愛太充沛。人身上缺少的東西,往往會無意識的在子女身上找補。比如,有些家長沒上過大學或是沒上過好的大學,影射到子女身上就變成心心念念的培養子女,期盼子女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彌補家長當初的遺憾。
縱觀聖人對他的幾位嫡子女,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齊王元吉,還有他心愛的公主,幾乎都是一個寬容慈和的好爸爸形象,雖然不是無原則的寵溺,但一片慈父心腸確實實實在在的。
即便是最不討他喜歡的齊王,領軍時候幹出不戰而逃,扔下屬下自己一個人逃跑這樣事情來的時候,聖人也隻是責罵他,該給權力的時候給權力,該給封賞的時候也沒見苛責。
聖人就是這樣一位心軟的慈父。不用問都知道,若是太穆皇後還在,這家裏定然是嚴母慈父的模式。麵對這樣的聖人,薛朗有些不忍心再責備他,歎了口氣,可惜了聖人的一片慈父之心。
聖人不知薛朗心裏的所思所想,他隻是想找個人說說話,薛朗這人,人雖然呆了些,但為人品性卻十分的踏實可靠。
與他說這些,不虞外泄,也不用擔心他會向大郎或是二郎告密以換取好處,即便他與二郎交好,但聖人就是知道,這人絕不會把他的話泄露給二郎,這便是薛朗的為人。
聖人又是一歎,語帶懷念的道:“若是皇後還在,定不會有今日大郎、二郎相爭之局麵。哼……二郎定是讓他身邊那些儒生教壞了!讀書人曆來心眼便多,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太信!賢婿切記,今後當引以為戒!”
這話叫人怎麼接呢?
薛朗有些懵逼,作為文臣,他自認也是讀書人一掛的,但是,作為一個連文言文都不會寫,讀書讀得一知半解的人來說,恐怕儒生隊伍也看不上他,最重要的是,聖人這麼說,明顯沒把他當讀書人啊!
嘛,感覺好複雜?。
薛朗的複雜心情,聖人不知,他老人家完全想不到他的好女婿心裏已經波濤洶湧、此起彼伏,聖人隻是皺著眉頭,扭頭看他的好女婿:“如今之局,賢婿可有良方?”
薛朗被問住了!
所以,聖人這是因為當日被他鄙視過後的反擊嗎——
你不是嫌棄我的辦法異想天開嗎?那你拿個辦法出來!?有種被人懟了“you??you?up”的微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