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一聽,喜得合不攏嘴,連忙說:\"不急,不急,鳳姑娘身體不適,先養好身子再說。今天下午,讓鳴琴繼續做你的向導遊園。\"
下午,鳴琴帶著陳玉娘來到\"曲院風荷\",這是摹仿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修建的,它的南麵有一個長湖,湖上有一座九孔橋,橋身平緩,中間微微隆起。橋用白石建成,兩孔中間點綴著虎皮石心,幽雅別致,滿湖荷花,婷婷玉立,真是紅蓮碧水,橋影波光,橋兩頭有金鼇、玉蛛兩座牌坊。
兩個宮女正搖漿駕舟在蓮花叢中穿行,一個宮女采集一朵蓮花,朝鳴琴問道:\"鳴琴姐姐,她是誰呀?\"
\"是新來的貴妃娘娘。\"鳴琴笑著回答。
\"哎呀,比蘭貴妃更有風韻。\"宮女說完,吐了一下舌頭,將蓮花掛在自己發髻上,劃船遠去了。
\"蘭貴妃是誰?\"陳玉娘問鳴琴。
鳴琴回答:\"就是當今的懿妃,小名蘭兒,她初入宮時,跟我們一樣,是個宮女,被編入圓明園的'桐蔭深處'。他擅長南方小調。一天,她正獨自演奏南方小調,恰逢皇上遊園行至此處,忽然聽到這小調,十分喜愛,便向隨侍內監詢問,歌者何人?內監告以是蘭兒,並敘述蘭兒身世。皇上步入'桐蔭深處'。盤坐炕上,召蘭兒相見,命她複奏前曲。蘭兒的歌聲使皇上著了迷,蘭兒又會講話,更使皇上喜歡。從此,蘭兒得寵,步入青雲,初封懿嬪,後晉懿妃。她現在就住在'天地一家春'的後麵。又因為她是旗人,有人說她日後定有前途。\"
鳳輦又來到文源閣,這是仿照寧波範氏天一閣修建的,是圓明園內最大的藏書樓。文源閣從外麵看是上下兩層,裏麵卻是三層。東麵有一座碑亭,亭內石碑上刻著乾隆皇帝寫的《文源閣記》。閣前有個大水池,中央聳立著一塊巨大的太湖石,高出水麵三丈多,寬約一丈,玲瓏剔透,孔穴通連。巨石呈黑灰色,像一朵墨雲翻卷,直上晴空,石麵上刻著乾隆皇帝和大臣的詩賦。
鳴琴指著這塊巨石對陳玉娘說:\"這石頭喚作玲峰石,產於北京房山,是北京太湖石之首,乾隆爺還為此做了一首《玲峰歌》。\"
水池四周有用太湖石築成像山洞一樣的回廊,用大塊太湖石疊成廊柱,上邊覆蓋青石做為頂子,兩旁用細巧的太湖石堆砌成欄杆。
鳴琴又說:\"這裏以石取勝,不栽植樹木,恐怕一有樹木會長蟲子,影響藏書。\"
兩個人進了文源閣,陳玉娘聞到一股股書香。
鳴琴說:\"這裏藏著一部《四庫全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類,收入古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共計七萬九千三十卷。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比寧波範氏天一閣藏書多出一倍以上,這是一座皇家圖書館。圓明園中第二座皇家圖書館是長春園裏鑒園的萬源閣,我國曆代名家書畫真跡珍品大部分收藏在那裏。文源閣和萬源閣裏還有不少是孤本秘籍。\"
二人乘著鳳輦經過\"四宜書屋\"、\"日天琳宇\"、\"映水蘭香\"、\"魚躍鳶飛\"、\"柳浪聞鶯\"等景區,來到圓明園中的福海景區。
陳玉娘見福海一望無際,岸邊石欄上皆係水晶玻璃各色風燈,湖中菱、藕、蓮、芡,應有盡有,白得雪白,翠得碧綠,藍得深沉,紫得凝重。湖中央有三個小島,隱約可見。
岸邊停著一乘鳳舟,舟形是隻欲飛的火鳳凰,活靈活現,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