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幸福指數(1 / 2)

你快樂嗎?

目前,國際上最具權威的幸福指數的計算是由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羅納·英格哈特負責的世界價值研究機構公布的。這一指數是通過對被訪問者調查結果進行處理後得出的。問題隻有一個,而且非常簡單:把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你認為你現在是非常幸福、比較幸福、不很幸福、還是不幸福?調查結束後,將四種不同的回答分別賦予不同的分值,將每一種回答的人數和相應的分值相乘,然後求加權平均值,就得到了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非常幸福*人數+比較幸福*人數+不很幸福*人數+不幸福*人數)/總人數

在該機構公布的2004年82個國家的幸福指數排名中,經濟不太發達的拉美國家波多黎各和墨西哥高居榜首,北歐國家丹麥名列第三名,美國隻排到了第十五名,而日本、中國和韓國分別排名為42、48和49,居中等水平,印度尼西亞位於參加調查的國家的最後一位。

蓋洛普從1994年起開始在中國進行全國性的消費者調查。數據說明,中國消費者的總體滿意度(相當於“幸福指數”)在過去十年內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按100分為滿分,1994年的“幸福指數”為69分;1997年最高,達到71分;十年後的2004年,指數卻降到了67分。

人們不禁要問:近十年來我國的GDP在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而我們的“幸福指數”為什麼卻“先升後降”呢?我們經濟增長的目的何在呢?為什麼錢袋越來越鼓,幸福是感覺卻越來越低呢?

還是俗話說得好:“窮有窮開心,富有富傷心”。用經濟學的話語來說:收入的增加所造成的幸福感的邊際產出,在超過一定的臨界點之後,很可能是遞減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非收入因素的更多投入,可能是增加個人甚至是整個人群的幸福產出更重要的手段。

2004年,芝加哥大學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奚愷元與《瞭望東方周刊》合作,對中國6大城市也進行了一次幸福指數測試。本次測試於4月中旬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6大城市的鬧市,采取隨機訪問的方式進行,意圖了解每個城市當前、未來和預期下一代的幸福度。每個城市選取了近200個樣本,樣本人群主要在20歲~50歲之間。分析的時候,把非城市當地居民和沒有收入的居民排除,留下當地居民的數據進行分析。最近,《瞭望東方周刊》公布了本次調查的結果。下麵是此次測試的結果及簡要的分析說明。

榜一:6大城市當前幸福指數排行

測試表明,6大城市的幸福指數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漢。

據說,幸福感和財富是毫無關係的,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無論是億萬富翁還是升鬥小民,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幸福感。雖然金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是卻並不一定買得到同樣程度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