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商性——營市場所需 銷顧客所想(2)(1 / 3)

“可以的,先生。我每個星期五給我的媽媽10元錢,存5元到銀行,再留下2元錢做零花錢。我想我再幹一年,就可以用銀行裏的錢買輛腳踏車了,但媽媽並不知道這件事,我要給她一個驚喜。”小男孩一邊賣力地擦著鞋子,一邊微笑著回答問題。看著油光鋥亮的皮鞋,查菲爾掏出5分錢給了小鞋匠,男孩高興地說:“謝謝您,先生。”查菲又掏出1元錢小費遞給男孩,男孩麵露迷人的微笑,還是那樣歡快地說:“謝謝您,先生。”

查菲爾感慨地摸著男孩的頭,說:“小家夥,謝謝你,你給我們做了一次很好的演講。”接著,查菲爾轉向業務代表們說:“這位男孩現在做的工作,過去是一個比他大8歲的男孩負責的。他們的工作相同,索取的費用相同,服務的對象也相同。”

“但是,”查菲爾激動地說,“兩個人的結局不一樣!這個小鞋匠內心充滿著生活的希望,當他工作時,臉上總是麵帶微笑。他期待成功,所以成功也就走向了他。而原來的那個男孩性情非常冷漠,悲觀失望。心情不穩定。而且,當顧客給他5分錢時,他也不會說聲謝謝,因此他的顧客也不會再給他小費,自然也就不願意再看到他冷淡的臉……所以,他的生意越來越慘淡,當然無法賴此為生。”

這時,小男孩搶著說:“我相信,我的努力會讓很多人需要我……”這時,第一位演講過的業務代表頓悟了,他說:“我明白了,我們之所以銷售得不好,就是因為我們光接受了別人的困難,被對方的困難嚇退了,而沒有在銷售收銀機的時候,用我們的快樂和勝利的信念感染對方。並消除他的恐懼心理。其實,不管對方有多少困難,當你把自己的樂觀和自信帶給他時,他自然就會接受你。”

查菲爾鄭重地說:“是的,成功與失敗的差別隻在心態。一個9歲的小孩子,都會漠視困難的環境,積極銷售他的樂觀和自信,那我們呢……先生們,重拾一顆自信的心,回到你們的銷售區去吧。”

結果,第二年,埃爾德集團就依靠全體員工的團結努力。走出了困境,在全球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是什麼力量使他們起死回生呢?就是那個小鞋匠的一番不經意的演講,重新點燃了業務代表們的積極心態和奉獻的熱忱。相信吧,當你把樂觀和真誠連同你的服務一同銷售出去時,成功就在眼前。

信用是最大的資本

16世紀末,為了打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印度洋航線的壟斷,同時也為了攫取更大的利潤,荷蘭人試圖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通往中國和東印度群島的航線。1569年,荷蘭人組織了一次探險航行。在這次航行中,威廉·巴倫支成為了舉世矚目的英雄。但是,讓人們久久難以忘懷的並不是巴倫支的那傳奇般的探險經曆,而是那些無名水手的誠實與信用。

探險隊啟程前,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們把一些準備與中國進行貿易交換的貨物裝上航船。當探險隊抵達北冰洋後,探險船被凍在了冰水中。全體船員被迫登陸,他們在新地島上修建了木屋,苦苦等待春天的來臨。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在饑寒交迫的困境中,一些水手由於饑餓和患病而不幸死去。第二年冰雪剛剛融化,探險隊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但是,麻煩接踵而來:由於長時間被冰塊衝撞與擠壓,造成了帆船破損,所有的船員隻得浸泡在齊腰的冰冷的水中。可即使在這從死神邊掙紮逃出的絕望時刻,船員們依然帶著那些他們原打算同中國人做生意的貨物。當水手們獲救上岸後,他們所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把這些貨物都開包、晾幹,以便在盡可能好的狀態下再把它們帶回阿姆斯特丹。盡管此時水手們衣衫襤褸,不少人身患重病,在海風中瑟瑟發抖,卻沒有一個人動用鐵箱中的衣物。

1579年10月29日,探險隊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這些深入到北極海域的探險隊員早已財盡囊空,但臨行前商人們所托付的貨物卻全部完璧歸趙。這些水手們身上所體現出的使命感和忠誠感,這種道德的約束,良心的承諾,就是信用的力量。有了信用,彼此之間才能夠以誠相待;有了信用,彼此之間才能夠溝通、合作。正如馬克思·韋伯恩在《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所言:信用“它不單是那種到處可見的商業上的精明,而是一種精神氣質”,“誠實之所以有用,是因為他可以保證信用”,而“信用就是金錢”。

低空降落傘

紐約“9·11”恐怖事件發生後,當許多人還沉浸在空前劫難的悲傷中,一位名叫維克多·耶爾莫連科的俄羅斯商人卻麵對著電視畫麵中不斷閃現的劫難場景深思了起來。

如何避免在這種劫難中發生的不幸,怎樣才能在瞬間的災難中平安地逃離?這個俄羅斯商人思索了許久。但還是沒有思考出能令他滿意的答案。自己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就隻好召集朋友集思廣益。他首先打電話把他思考的問題告訴給自己那眾多的朋友們,然後對朋友們說:“這兩天您要開動您的腦筋積極想辦法,後天帶著您的最佳答案我們找個大酒店聚一聚!”

朋友們個個都想不透,這個整天忙碌做生意的人怎麼對這種恐怖事件發生了這麼大的興趣?而美國紐約的恐怖主義事件又和這位商人的生意能發生什麼聯係呢?大家誰都不知道他的葫蘆裏到底裝的什麼藥,但做為朋友,還是要幫他想一想,何況他還答應思考後請大家到大酒店去享受一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