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再見1(1 / 2)

接待閆總工程師家屬來京的工作由黃曉軍親自擔任。閆工的妻子屬於比較典型的江南女性,矜持含蓄,也頗有心計。丈夫的意外死亡確實給她和家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和悲痛,但她並沒有因為悲痛而失去對丈夫善後工作處理的冷靜和理智。薛佳靈和張桂翠一直陪伴在其左右,張桂翠幾乎成了閆工程師遺孀的貼身丫鬟。在黃曉軍當著新聞媒體把一張100萬人民幣的支票和“新維多”全體職工捐獻的7萬現金交給她的時候,這個精明賢淑的南方婦人的淚水又一次奪眶而出……黃曉軍不失時機地當場發表了一段真摯感人的即興演說:

“……最近一段時間,我的心情一直處在一種非常混沌的狀態之下。無論我現在做什麼,也彌補不了閆總工程師家屬失去了親人的悲痛和損失。‘新維多’這些年所經曆的風風雨雨,對我個人的人生道路和理想追求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衝擊。閆工生前有一次在跟我喝酒聊天的時候,他問過這麼一句話:‘曉軍,你這一輩子要掙多少錢才算一個夠?’當時我反問他:‘那你這一輩子要有多少錢才算一個夠呢?’閆工笑了笑,說:‘曉軍,你問錯了。你應該問我這一輩子能設計出多少大樓才算一個夠!’當時我們倆都樂了。現在我再想起來真的是有很深的自卑和猛然的醒悟……大家知道,由於銀行貸款遲遲解決不了,‘新維多’目前所麵臨的危機已經直接威脅到這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我毫不忌諱告訴大家,我們目前的處境確實很難。尤其是由於資金短缺,‘新維多’現在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盡管如此,在董事會上,當我們大家討論到關於閆工撫恤金的問題時,‘新維多’的核心領導層,沒有一個因為公司目前暫時的資金困難而提出過半點的異議,而且我們的職員還自願發起了捐款活動。我想,這就是‘新維多’人的情懷和凝聚力的最好說明,也是‘新維多’終將戰勝眼前一切困難的力量和希望。現在,有些新聞媒體針對我們公司的負麵報道比較多一些,我想這可能跟我們大家平時缺乏交流有關。但有一點要說明,我本人絕對沒有為此就對新聞媒體產生了不滿和怨恨的情緒。相反,輿論監督和媒體的重視,恰恰說明了大家對我們的關懷和愛護,也是對我們的鞭策和鼓勵。在此,我代表‘新維多’的全體員工向大家致以衷心地感謝。關於閆總工程師的後事安排,我們充分尊重其家屬喪事從簡的意見,不再舉行隆重喪葬儀式……

“還有一個重要的消息,我想現在向大家宣布,鑒於本人在這次嚴重事故中所負有的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昨天下午董事會已經批準了我辭去‘新維多’董事長職務的請求。我想說的是我現在的心情難以用語言來形容,我辜負了全體員工對我的期望和信任。我內心的愧疚和痛苦將伴隨我今後的一生!我再一次向閆總工程師的家人表示我最深切的慰問和哀悼!”黃曉軍說完,站起來向閆總工程師的遺孀深深地鞠了一躬。

……

就在黃曉軍離開的時候,一位報社的記者追上了他。黃曉軍一回頭,立刻就認出了這位記者就是那天提問的那位姑娘。那篇“亡羊補牢”的文章也是出自她的手筆。

“你好,謝謝你的文章!”黃曉軍坦率地說。

“哈,我還以為我的心血付諸東流了呢。”女記者也很坦率。

“‘司巍巍’是你的筆名嗎?”黃曉軍好奇地問。

“不,是我的原版大名。”司巍巍回答。“黃總,我有幾個問題能問你嗎?也許現在不是時候。如果你拒絕,我可以改天再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