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你死我活5(2 / 2)

尼姑庵也是與時俱進的,這裏不是散亂的尼姑聚集地,而是有一座尼眾學院。前殿左側,築有一道圍牆,圍牆上一道圓拱門,經這道門,可以進入尼眾學院校舍,一般香客是不能進去的。

李海濤走入寺內,見分香案神台沒人禮拜,在捐款箱裏丟了一百塊錢,從坐在旁邊的僧尼手裏,換來三根長長的香,點燃後,朝菩薩禱拜了三下,隨手插到案台上。隨後,跨前半步,跪倒在蒲團上,閉上眼,頗為虔誠地在簽筒裏抽了根簽......

“善哉善哉。”

李海濤聞聲抬頭,睜開眼,慧一法師不知何時已在身旁。

“大師,我們又見麵了。”李海濤微微一笑,站起身來,雙手合十,朝彗一行了個佛家禮。

慧一法師八十開外,頭頂禿亮,腦額寬闊,臉上堆滿了皺紋。好在細長的眼睛仍閃著光亮,讓人不得不敬仰她的慈愛和才情。據說,她遊曆過幾乎所有的廟宇,五十多歲回到清玄山。為了複興古刹、弘揚佛法、攝化有緣,她一邊對相鄰的鄉村贈衣送藥,資助貧困農家子女讀書,一邊省吃儉用,在寺內創辦尼眾佛學院。自己一個人既當會計,又兼出納,用募捐而來的幾千萬元,建起了教學大樓、圖書館、電腦室、通訊室。據建築造價站估算,如此建築規模,如由政府機關或集體單位建造,兩個億不止。個中緣由,令人深思。

慧一雙手合十,輕聲說:“阿彌陀佛,請施主到齋堂小坐。”

李海濤點頭稱好。

此刻正是午飯時間,齋堂很寬闊,幾百號人成排成行,低著頭,正一聲不響地默默進食。慧一把李海濤等人請到齋堂一側的小齋房。小齋房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一張四方桌,幾支靠背椅,隻是比外麵安靜。

僧人不準吃葷,禁食大蒜、大蔥之類氣味濃烈、刺激性強的食物。不過,齋菜做得很特別,雖然沒有山珍海味,但豆果、地瓜粉做成的一道道素食,形狀或像魚,或像肉,或像雞,讓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李海濤、區峰他們,吃得別有口味。尤其最後上來的一道生蠔紫菜湯,更讓李海濤高興。生蠔,含鋅量高,吃多了,固精益腎,李海濤自從聽一位醫生介紹後,每進餐廳用餐,必食無疑。想不到在這山寺裏也能吃到此物,這讓他驚歎不已。

慧一法師看李海濤等人吃飽了,就眯笑著問:“施主,剛才在香案,老衲看你得了51號簽,莫非,大人心裏有什麼不解之事?”

李海濤接過小王遞來的紙巾,抹了抹嘴和手,欲言又止,並沒有說有什麼心事,隻說:“那就有勞大師了。”

慧一喝了一口清茶,閉上眼睛,一臉木納,“施主求到的是添油簽,詩曰‘君汝求簽未誠心,罰你香油三四斤……’施主年齡五十有餘,卜乾造步運得此卦,人雖老練,凡事戒性,不可衝動,勿惹是非,向佛祖添油……”

慧一說到向佛祖添油後,沒有再說下去。

小王替李海濤心急,忙問:“大師,您這話,到底什麼意思?”

慧一慢慢睜開眼,瞥了李海濤一下,本想對李海濤勸說幾句,卻見他眼神仿如遊絲飄向窗外。她歎了口氣:“善哉善哉。”

慧一的沉吟讓區峰心底陡然一驚,“向佛祖添油怎麼添?”

慧一從蒲團上站起身,若有所思,“從惠江縣城到清玄山的山路上,那座小木橋,經常被大水淹沒,山路也不好走,上山進香不易,也讓外出山民很不方便。政府如能撥點兒款擴修一下,不就添油了麼?”

慧一說話聲調很平和,隻是“政府”二字,語氣頗重。

李海濤心裏一驚,知道對方終究是認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