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有一事不解,望奉孝解惑?”孫策營帳中,典韋周倉分列孫策身後。孫策對麵坐著一位儒士,這人周倉等人也是見過,是孫策那次傷時探望過孫策,好似叫做郭嘉。

“嘉必知無不言。”孫策早聞,潁川郭奉孝乃浪子也,前番相見卻也有個文士的模樣,孫策還道是傳聞有誤,如今看來卻也不假。就見那郭嘉半倚著,似坐似臥。

“奉孝此來何意?”

“如今董卓大敗,士氣全無。盟軍討董恐止步於此,嘉前日已向袁盟主辭行了。”郭嘉不急不緩答道。

“哦?”孫策聽罷“奉孝即向袁盟主辭行,不回潁川卻來汜水為何?”

“嘉與將軍一見如故,既要離去自來與將軍道別。”郭嘉這話說的便是連孫策身後的典韋、周倉二人都不信,更何況是孫策。

“······”孫策被郭嘉這麼一說,頓時便被堵的岔了氣。但隨即孫策便開口“先生以為孫策如何?”孫策此時卻是又喚起郭嘉‘先生’,想來定是自己安排人盯著郭嘉,被郭嘉發現了。

若是尋常人,怕是對孫策便是記恨在心了,但這郭嘉卻不同常人,反對孫策越發的好奇了。

“將軍,少年英雄。初來敵了華雄,已名揚。後以敗軍襲徐榮,更是聲名遠播。”顯然郭嘉對於孫策襲徐榮一事頗為推崇,說道此事時聲音高上尋常兩分。

見郭嘉還是這般裝傻,孫策無奈隻得直言“先生以為孫策可謂明主否?”

孫策說的這般直白,著實讓郭嘉小愣了片刻,隨後笑道“將軍,嘉有一問望將軍解惑!”

“先生直說無妨。”孫策既然已經說得直白,今日事如何也要將郭嘉留下的。

“嘉這些時日每每有被人盯住之感,敢問是將軍所為?”看來這郭嘉來此也是有了決斷的。

即以猜到郭嘉已然察覺,如此說了出來孫策反倒不怕了“不錯!”

“敢問將軍何意?”

“先生之才,可比周之薑尚,漢之張良。若此人物,若不能為我所用豈不痛哉?”孫策直視郭嘉感歎道。

孫策如此看重自己,著實讓郭嘉小小的自滿了一下“若不能為將軍所用呢?”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若不能得這般才華驚覺之人相助,卻也不能讓與旁人。”看來今日郭嘉若是不應,軟禁怕是好的了。

“將軍大誌,乃嘉之明主。”

“······”這般的喜悅來的實在太突然了,孫策心中擬了無數招郭嘉的方法,如今卻都是用將不上了。“吾的奉孝,如得漢之張良!”

---------------------------------

卻說孫策得了郭嘉投效,便向郭嘉問計破那汜水關。郭嘉當時言時機未到,時機到時汜水關便如探囊取物。

忽人報孫堅:“關上有一將,乘馬而來,要見將軍。”孫堅喚來問時,乃董卓愛將李傕。孫堅問道:“你來何為?”李傕回道:“丞相所敬者,惟將軍耳。今特使傕來結親: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孫堅大怒:“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我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我不斬你,你當速去,早早獻關,饒你性命!倘若遲誤,粉骨碎身!”李傕抱頭鼠竄,

得知此事,郭嘉言時機已至,遂孫策進言孫堅,攻占汜水。卻不想那汜水關一戰即降。原來虎牢董卓連連敗陣,適逢李儒進言:“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董卓聽從李儒之言撤兵遷都,汜水關焉有再守之理,如此放讓孫策等人這般奪了下來。

郭嘉進言可趁汜水新破,徐榮不知,此時追擊可得斬獲一二,孫策從其言領軍追擊十五裏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