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高祖宴請大臣,太子在旁侍候,那四位長者追隨在太子身旁。四位長者都是80多歲的人,須眉皓齒,紅光滿麵,穿戴十分齊整,高祖奇怪地問他們的名字,原來就是他幾次請求輔佐他而不得的人,四人向高祖敬酒後便不辭而別了。高祖目送他們遠去,將戚夫人叫出來,指著四人的背影向她說:“我本想換你的兒子作太子,但這四個人都已出來輔助原來的太子,太子身旁有了這幾個人,就等於羽翼已成,無法再變動,你就別在有想法了。”

負荊請罪

【釋義】形容主動向人認錯、賠禮道歉。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國的藺相如很有膽識和才華,他多次在外交上為趙國立功,所以被趙王拜為上卿,地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得知此事後,很不服氣,事事都要跟藺相如一爭長短,藺相如總是忍讓。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麵而來,急忙讓車夫把車趕到小巷裏避開。車夫以為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藺相如語重心長地說:

“秦國這樣強大,我都不怕,廉將軍又有什麼可怕呢?我是想,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我們趙國輕易用兵,隻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如果我和廉將軍兩人不能和睦相處,而互相攻擊,像兩虎一樣相鬥,結果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我所以對廉將軍避讓,是因為我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前頭,不計較私人的怨恨。”

藺相如的手下都為藺相如的深明大義所感動,非常欽佩藺相如。

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被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心裏萬分慚愧。於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到藺相如家請罪。

藺相如沒有責怪廉頗,而是握手言和,成為刎頸之交。

閉關卻掃

【釋義】指不再掃門接客,形容屏跡深居,不與外界來往。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江淹<恨賦>》。

趙壹是東漢時期一個品德高尚的讀書人,當時他給郡太守袁逢當幕僚,卻不知袁逢是個偽君子,他與奸臣同流合汙。

袁逢為了裝出喜交名士的樣子,經常屈尊前往趙壹家中拜訪。每次袁逢前來,趙壹都大開正門,並讓人把庭院中的通道打掃幹淨,以表示自己對袁逢的敬意。

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壹發現了袁逢和奸臣勾結,心中十分惱怒,他也不向袁逢說明理由,毅然辭去了幕僚的職務。

袁逢不知道趙壹已看清自己的真麵目,仍去拜訪趙壹,他來到趙壹家門口,隻見大門緊閉,門前通道上也一片狼藉,無人打掃。袁逢對守門的莊客說:“請你通報,說袁逢前來拜訪!”

趙壹此時根本不想見他,便叫莊客拒絕他的拜訪,並說他是個德行低下的小人,不願與之交住。

袁逢知道事情已敗露,無奈之下隻好走了。“閉關卻掃”從此而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