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 趙元昊兵敗求和 宋將帥凱旋完娶(1 / 2)

卻說宋營高兵,元帥令張忠、李義領兵五千,擔任頭陣;又令沈達、劉慶領兵五千。擔任二陣;尚有焦廷貴受傷未痊,在營養息。又令嶽剛,牛健領兵五千,擔任三陣;李繼英、張文領兵五千,擔任四陣,發兵一萬,與小將楊文廣,從後抄到西夏大寨放火,使他首尾不能相應,心慌意亂,無心戀戰,可一鼓而擒之。分撥已定,正副元戎各帶兵五千,攻擊中軍,即吩咐放炮開關。西夏軍馬不約而同,亦是分兵而出。張、李二人飛馬並出,五千銳兵,喊殺如雷。卻遇吳烈揮兵混殺。張忠、李義奮勇殺進,吳烈抵擋不得二般軍器,逃走不及,已被殺於馬下。西兵見主將已死,四散奔逃,宋軍追殺,死者甚多。

不說張、李得勝,又言五強領兵一萬,正在罵戰,有劉慶、沈達二人並馬奔出,不問情由,雙刀並舉。王強急架過去,宋兵卷地殺上,西兵懼怯,早已紛紛逃散。王強壓製不住,又抵擋不得,隻好拍馬回頭而奔。沈、劉二將隨後追殺,又遇著張忠、李義抄後殺來,攔住去路。王強著急,隻得撥轉馬頭,劉、沈趕到,一刀將他斬於馬下,西兵數千,盡皆投降。

且說嶽剛、牛健領兵五千,正遇著牛剛,牛健叫道:“兄弟堂堂丈夫,不思故土而降於外夷。我與你雖是兄弟,今你投降西夷,就是敵國,今日在戰場之上,不能以手足之私,而廢公論。”言畢,即舉大刀劈去,牛剛急忙舉槍架定道:“哥哥說各為其主,不能以私廢公,兄弟也不怪你。”二人動手起來,本領不相上下,殺得五分勝敗。嶽剛不知二人說的言語,想來牛健勸他投降不肯,故而殺將起來。嶽剛把馬一催,殺上前來,牛剛不能抵擋二般兵器,手略一慢,卻被嶽剛一刀,揮做兩段。

嶽,牛二人,合兵殺上,西兵各自逃生。

再說李繼英、張文領兵五千,攻打第四陣,二馬飛奔殺進,逢著龐興、龐福,正在耀武揚威。繼英大喝道:“該死狗強盜,今日也來送死,正好賞你一刀!”二龐並不答話,提斧殺來,張文、繼英二人,連忙舉槍架過,你搠我架,我劈他抵。殺了半刻,二龐本事不大,哪裏抵敵得住,被李、張逼近身旁,一槍刺於馬下。

西兵殺得七零八落,紛紛逃竄,單乘得中軍主帥孟雄,一柄大刀,抵住狄、石兩位正副元帥,漸漸不支。又見宋將紛紛殺到,軍兵四散逃命,方知難顧殘兵,即閃開刀槍,拍馬而逃,數萬精兵,十去其七,所存者不過三分之一。

且說小將楊文廣,領兵一萬,從後少至賊營,正在喊殺,要放起火來。百花女跑出營來,看見楊文廣,便道:“且慢放火,內有馬匹糧草頗多,有兵萬餘,將糧草搬進關中,有何不美?”文廣道:“小姐高見不差。”百花女隨即回營,告眾軍道:“今日元帥大敗,逃回本國去了,你等不如投降,免殺戮。”眾軍答道:“願降!”百花女笑道:“如此可將糧草馬匹盡行搬出。”眾軍登時照辦,楊文廣叫人放火,將大寨燒焚,隨同百花女押送進關。

且說宋軍得勝回關,人人獻功,獨不見了楊文廣回關,元帥心中著急。惟有飛山虎道:“人人對壘,盡是軍兵敵將,隻有楊文廣領兵去燒營寨,守營者乃是百花女,小將昨日窺測楊公子口,口推卻婚事,心實所願,我對百花女,也曾一力擔承。

至今未回,諒必要與百花女,一同回關,元帥何須多慮?”範爺笑道:“此事被劉將軍猜著了。百花女早晨有書信言明,磨盤山強盜投降。今日百花女守營不出,公子奉命往燒賊寨,定必同百花女回關。”元帥道:“雖然如此,公子乃是楊門之後,倘有疏失,如何是好?不如著劉兄弟出關,探聽一下。”飛山虎正要出關,軍士報道:“楊公子並投降女將,領了降軍,現在轅門候元帥鈞旨。”元帥聽了大悅,即著請進,一同見禮坐下,元帥對範爺說道:“不若將百花小姐送至尊府,等趙元昊納降之日,一並奏知聖上,以待公子完婚,老大人尊意如何?”範爺道:“元帥之言甚是。”即命將百花小姐送到範府,與範小姐一處住下。是日正副元帥,將眾將官功勞,一一記載明白,吩咐排宴,犒賞大小三軍,飲至更深方罷。

當日敵人殺敗,孟雄正欲回營,與百花女一同歸國,豈知大寨火光通天,心中甚為驚駭,又不知百花女存亡,暗想道:“宋邦楊宗保雖死,又生出狄青等幾個英雄,本帥深悔當初恃勇逞強,妄想侵淩,領兵二十萬,猛將數十員,如今隻剩得幾千殘兵回國,豈不羞慚!”走了數日,始到本國。這日早晨,國主臨朝,孟雄跪奏領罪,將戰敗情由,一一奏知。夏主聽奏大驚。孟雄叩頭謝罪。夏主道:“卿家平身,此非你不盡心竭力,乃狄青兵精將勇,更兼智謀,實難爭鋒。卿且回家養息一月,再作計謀。”孟雄謝恩出朝,夏主又與君臣酌議,眾文武奏道:“大宋將勇兵精,實難取勝。我主屢次興兵侵擾宋土,他若乘勝來征我邦,如何抵敵?不若趁宋軍未到之前,先上降書請和為上策,未知我主聖意如何?”元昊說道:“眾卿所奏有理,事有不可為而為之者,如今出於不得已,且修求和表文。”夏主當下修了表文,即傳旨庫中,取出金珠土物,用車輛載起,差文武大員,即日登程,望邊關一路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