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在夢想中起飛 照亮自己的缺點
劉東偉
卡爾誕生在美國的密西西比州,他天生很笨,而且患有動作障礙症,一直到高中畢業,他的成績從未及格過。
在學校裏,卡爾幾乎每天都要遭受同學的嘲諷,高中畢業後,沒有一所大學肯錄取他。卡爾的父親倒很平靜,他認為這不是件壞事,因為卡爾正處在心理和生理成長最關鍵的時期,讀大學,或許會接受更多的嘲諷,對卡爾的身心是不利的。但是卡爾決不放棄,他對父親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夠做到,現在我長大了,懂得了很多道理,聰明人付出一分努力,我可以付出十分,無論別人怎麼嘲諷,我一定要讀下去。父親隻好同意了。
後來,父親為卡爾聯係了一家收費較高的大學。那家大學沒什麼入學條件,隻要付得起錢,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進去。
父親本來還很擔心,在大學裏,卡爾會受到學生的歧視,但是很快發現,自己的顧慮是多餘的,因為那樣的學校,所收的學生,自然大多是素質較差的,學生們不求上進,沒有人看重成績,所以,卡爾的缺點並不顯得引人注目。父親放心了,囑咐兒子要少說話,少活動,盡量隱藏自己的缺點。
但是,卡爾沒有按父親的囑咐去做。正式開學後的第一堂課,卡爾站了起來,向老師說,我能介紹一下自己嗎?老師說,隻要你願意,當然可以。
卡爾走到講台上,正視著所有的同學,然後將自己天生遲鈍,患有動作障礙症,以及上學以來,成績從來沒有及格過的經曆說了出來。說完,卡爾見大家都一臉驚訝,又走到白熾燈下,昂起頭說,請同學們好好看看我,我的頭顱有些大,眼睛無神,脖子轉動不靈,手腳的動作僵硬,行動很慢。
白熾燈光罩在卡爾的身上,使他整個人清晰地呈現在大家的視野裏,接下來,是一片嘩然之聲。一些同學哈哈大笑,認為卡爾不但笨,而且是個十足的傻子。一些同學迷惑地看著卡爾,不知他為什麼要暴露自己的缺點。
老師苦笑著問卡爾,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是怕大家嘲笑你?還是故意讓大家嘲笑你?卡爾表情自然地說,我隻是把自己的缺點說出來而已,沒什麼。老師歎息一聲,不再多問。
不幾天,卡爾又要求坐在教室最顯眼的位置,任何人隻要一進來,就能看到他。上課時,卡爾不躲避、不隱藏,主動回答問題,即使明知自己的答案不準確,也積極舉手。很多時候,他的回答一完,甚至他剛站起來,同學們便忍不住譏笑起來。但是,卡爾高昂著頭,筆直地站著,從不理會這些。
大學畢業後,卡爾進入珠寶行業,28歲時,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公司,15年後,成為擁有300多家連鎖公司的億萬富翁。後來,卡爾在自己的一本回憶錄上寫道:我感謝身上存在的缺點,是它們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感謝那些曾經譏笑過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有了頑強不息的動力……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隱藏缺點,疏忽了缺點的存在,隻有將缺點當成頭頂的警示燈,它才會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爭取成功的可能
鄧為
1978年,剛恢複高考的時候,有個在家種地喂豬的孩子也參加了高考,結果,由於基礎知識薄弱,自然名落孫山了。落榜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畢竟,像他這樣的農村孩子多的是,大家都是在農村種地。
隻是,他一直還在夢想參加考試,通過考試走進城市,對於那時的他來說,這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在暗夜的煤油燈下,忍著蚊蟲的叮咬和冬季的嚴寒,苦讀一年,再次走進考場,結果依然讓他傷心失望。那年他考的比去年好多了,但報考的學生多了,而且很多人經過這一年的學習,知識水平和應考能力都有了提高,水漲船高,他又落榜了。
兩次的失敗幾乎給了他致命的打擊,他再也不想參加高考了。反正種地喂豬這些活兒自己又不是不會幹,而且,已經能夠解決溫飽問題,生活也日漸好起來了。這時,他的母親讓他再參加一次考試,並勸說他: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就是再考一次而已,咱們也不吃什麼虧。
他想想也是,不就是再考一次嗎,頂多就是每天晚上再多看會書而已,而且,即使不考試,自己也有看書的習慣。結果,那年,第三次高考,他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北京大學西語係。
他就是新東方學校董事長俞敏洪,事後,俞敏洪回憶這段經曆時說,如果一件事,你努力了,但沒有成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生活並不會因此而糟糕多少;但如果有成功的可能,為什麼不努力爭取呢?
是啊,既然努力一下生活並不會變得糟糕,那為什麼不努力一下呢,畢竟,努力爭取,就有成功的可能,就有改變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