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是紅四方麵軍的一支英雄部隊。特別是自1932年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堅決批判了張國燾的右傾逃跑主義,重建紅二十五軍以來,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為鄂豫皖人民建立了很大的功績。但是,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嚴重破壞,第五次反“圍剿”的鬥爭遭到了失敗,紅軍和根據地一天天削弱和縮小了。為了挽救紅軍,為了北上抗日,黨中央決定紅軍進行戰略性大轉移,並逐步離開原有陣地,開始了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征。
紅二十五軍的戰略轉移為鄂豫陝的
革命鬥爭開辟了新的前景1934年6月,鄂豫皖省委派成仿吾到中央彙報了根據地的工作。當時,他提出要求請中央派軍事幹部到紅軍中做領導工作。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在聽了彙報之後,就決定派程子華立即到那裏去。臨行前,周恩來代表中央和軍委,在接見程子華時指出:根據當前鄂豫皖根據地鬥爭形勢,自紅四方麵軍主力部隊西征以後,敵人占絕對優勢。由於敵人不斷采用住“剿”和追“剿”的手法,對紅軍交替地進行攻擊、堵擊和追擊,致使紅軍不斷傷亡,難以補充,根據地也一天天縮小了。這種情況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紅軍就有被消滅的危險,根據地也就保不住了。為了使紅軍得到發展,減輕鄂豫皖根據地的壓力,堅持鬥爭,保住老根據地,就必須把敵軍的主力引走。因此,中央決定,紅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根據地。這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決定。它對紅二十五軍的前程更有著特殊的意義。那麼,如何去建立新的根據地呢?周恩來同誌接著指出:要選擇在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地方,我黨在群眾中有較大的影響或是那裏的群眾容易爭取,還要具備便於我軍作戰、防禦的地形,和較豐足的糧食及其他物質條件。從此,紅二十五軍獲得了新生,給鄂豫陝邊區人民,也給陝南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
程子華經過幾個月的艱難轉折,終於到達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同年11月11日,省委在花山寨開會,進一步研究了黨中央《關於組織抗日先遣隊的通知》和不久前收到的2月12日的指示信、6月13日的軍事訓令,以及周恩來副主席的指示。黨中央在2月12日的指示信裏,根據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嚴重形勢,曾經指出:省委當前的任務,在於保全我們的活力,保全我們的隊伍,去創造新的蘇區,新的根據地。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表示,堅決擁護中央的決定。並且認為,如果不這樣做,鄂豫皖地區的嚴重形勢難以根本改變。我們隻有跳出敵人的合圍圈,立即轉移出去,才能打開一個新的局麵,使紅二十五軍發揮更大的作用。可是,到哪裏去建立新根據地呢?省委經過認真研究,認為向東、向南、向北轉移,都不合適,隻有向西邊,即向鄂豫陝邊區轉移才有發展前途。因為,那裏是山區,又是三個省的邊遠地區和交接處,群眾基礎較好,再加上蔣介石和楊虎城之間分割的矛盾又能被我們充分利用。於是,省委立即決定:紅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向鄂豫陝邊區進軍,為發展紅軍和創造新的根據地而鬥爭。為了適應這個轉移,省委還決定把鄂豫皖省委改為鄂豫陝省委,決定由黨中央派來的程子華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為副軍長,吳煥先為政治委員在此以前,即1932年11月29日重建紅二十五軍時,吳煥先為軍長,王平章為政委。。就這樣,在省委書記徐寶珊同誌原省委書記沈澤民於1933年11月病逝於天台山。此後,省委書記就由徐寶珊代理。的領導下,紅二十五軍決定長征,奔赴鄂豫陝邊區,並先後為陝南陝北的革命鬥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前景。
紅二十五軍入陝的勝利進軍為迅速建立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當轉移的方向和路線確定之後,紅二十五軍於1934年11月16日,發布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在長征轉移中,紅二十五軍對外稱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即從河南省羅山縣殷家灣、何家衝一帶出發,開始了震驚中外的長征。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紅二十五軍向西挺進的行動,立即引起了蔣介石的極大震動。為了堵擊和追擊紅二十五軍的西進,蔣介石急忙調動了三十多個團的優勢兵力,妄圖在千裏長征途中殲滅。其陰謀步驟是:第一步在桐柏地區,第二步在獨樹鎮地區,第三步在盧氏城以南入陝必經之隘口。然而,多智多謀、英勇善戰的紅二十五軍,以勝利前進的步伐,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妄圖殲滅紅軍的一個個圈套。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後,即同黨中央失去了聯係。,全軍指戰員奮勇殺敵,首先在羅山縣朱堂店擊退了東北軍一二九師的進攻,接著,又在棗陽七裏衝擊退了四十四師蕭之楚的進攻,全軍轉進到了桐柏山區。紅二十五軍勝利地轉到桐柏之後,蔣介石以為紅軍進入了他們的合擊圈,於是又派敵四十軍和四十四師前來堵擊,另外再派五個“追剿”支隊和東北軍一一五旅進行追擊,企圖前後夾擊一舉殲滅紅軍。麵對這種情況,紅二十五軍立即改變了方向,用急行軍的速度跳出敵人的夾擊圈,一下子就打亂了敵人的部署。蔣介石殲滅我軍的第一步宣告失敗了。接著,全軍在方城以北獨樹鎮與敵一一五旅和騎兵團發生了激戰。這一戰打得非常猛烈,曆時九小時之久(從上午11時打到下午8時),成為紅二十五軍能否完成轉移任務的關鍵性一仗。因此,全軍指戰員迎著嚴寒,冒著敵人密集的彈火,浴血奮戰。在戰鬥危急之時,吳煥先政委高呼:“同誌們,這是我們生死存亡的關頭,決不能退!”他隨即舉起大刀,振臂高喊道:“共產黨員跟我來!”在衝殺激烈的時刻,徐海東副軍長帶領一個團跑步趕到,經過全軍奮戰,終於打敗了敵人殲滅紅軍的第二個部署,勝利進入伏牛山區。在這種情況下,敵十九路軍六十師在盧氏城以南,死死地守衛著朱陽關、五裏川隘口,阻止紅二十五軍入陝,並企圖在入陝的這個必經之口殲滅紅軍。然而,人民的軍隊,在最困難的時刻它總是得到人民的愛護和幫助。紅軍的這一優良傳統,成為紅二十五軍機智巧妙入陝的重要條件。在一個貧苦的商人的幫助下,全軍經過文峪、盧氏城南、黑溝入陝的隱蔽小路,於12月8日越過豫陝交界的鐵鎖關,進入了陝西境內。蔣介石妄圖殲滅紅二十五軍的第三個步驟又宣告破產了!
敵人總是不甘心失敗的。當紅二十五軍剛剛入陝之後,敵人又調陝軍四十二師兩個團在三要司妄圖圍殲紅軍。結果,被紅軍殲滅了一個營,活捉了營長和四個連長。接著,又在洛南庚家河與敵六十師發生激戰一天(從上午9時一直打到黃昏),經過二十多次的反複衝殺,斃傷敵八百餘人,取得了勝利。這時,敵人妄圖圍殲紅軍的三部曲完全破產了,蔣介石才感到“舒服”了一點。為了進軍陝南,實現戰略轉移,在庚家河戰鬥中,徐海東、程子華都負了重傷。就這樣,經過25天的轉戰,紅二十五軍以2980餘人的兵力,打垮了大於自己二十多倍敵軍的圍攻和進攻,勝利地完成了入陝這段長征任務。於是,全軍利用蔣介石、楊虎城在短期內不能部署好對付我軍的大好時機,迅速開展了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工作。
紅二十五軍入陝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開創
陝南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地區。這裏廣大貧苦農民有著長期反封建反壓迫的鬥爭經驗,兩年前紅四方麵軍、紅三軍都曾路經這個地區進入四川,一年前又有紅二十六軍在這裏戰鬥過。深受封建剝削壓迫之苦的廣大農民群眾,早就熱切地盼望著紅軍的再次到來。紅二十五軍進入陝南後,就受到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和幫助。省委於1934年12月10日開會,認真地研究了如何在鄂豫陝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的問題,並且決定在三個省的交界處立足,迅速開展建立根據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