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學曆隻是一塊“遮羞布”
在中國,有很多時候是重學曆,不重能力的,這也導致了很多人有“學曆情結”,仿佛學曆越高,能力越高,也就越光榮。學曆成了一塊“遮羞布”,可以將人身上的淺陋、空虛掩蓋。
我在采訪過程中,遇到這樣一件事情。小王和小潔在大學時就戀愛了,2006年兩人畢業後,小潔考上了研究生,小王加人了求職大軍,在一家外企工作。兩人準備小潔畢業後結婚,小潔將兩人的情況告訴父母後,誰知父母不同意兩人的婚姻,母親說:“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他拿什麼保證你的幸福,況且你是個研究生,你的男朋友起碼也要和你一樣。”在父母的教育下,小潔也認為小王應該考研,每次聯係,小潔都要提考研的事情,終於小王答應辭職,放棄了日漸起色的工作,成為考研大軍的一分子,小潔對小王為她作出的決定很感動,但小潔還是愁容滿麵,“萬一他沒考上怎麼辦?那父母親就更不會同意他們的婚事了,而且他還辭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如果沒考上的話,對他會是很大的打擊。即使考上了,我已經開始找工作了,再等他畢業、找工作,三四年過去了,我現在都25歲了,曾經的朋友基本上都結婚了,一個個找的不是碩士就是博士還有精英,也許再美好的愛情,也不得不需要一點‘硬件’做裝飾和保障。”
在這件事情中,小王考研已不單單是為了學曆,可以說他是為了愛而考研,也可以說他是“門當戶對”的犧牲品。
◎回眸看考研
前一段時間,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共有7730人參與,其中在讀或已畢業研究生4865人。調查顯示,52.9%的人認為現在讀碩士研究生不值。讀過研的受訪者中,35.6%的人表示後悔,54.5%的人認為,讀研還是工作,每個人應該視自己情況而定。
與此相印證的是,200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共有128.2萬人報名,與前一年相比增幅為0.55%,而此前的2001年到2006,5年間上漲85.5萬,平均每年增加17萬多,增長率幾乎一直維持在20%以上。
從上麵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考研價值的懷疑和反思,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說明在考研熱後,人們能冷靜的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將考研比作一座“圍城”的話,城外之人與城內之人因為視角不同,看這座城的景觀也不盡相同。
1、城外看城
城外之人對城內之人的就業前景心存樂觀,認為研究生畢業後更容易找到一個好工作,認為高學曆就代表著高職位、高收入,但當我問到“你會不會舍棄現在工作選擇考研”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選擇了繼續在現在的崗位上做下去,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有這三四年的時間我早就升職加薪了,還用考什麼研?”另一位受訪者給我講了一件事情:“我一個朋友的公司招收員工的時候,碰到他以前的一個同學來麵試,這個同學研究生剛畢業,而我朋友在這三年內已經創辦起自己的公司,現在有很多是高學曆給低學曆,甚至無學曆打工。”從我采訪的情況來看,研究生在城外人看來存在著“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2、城內看城
對於考研,最有發言權的是這些正在讀研或已經讀完研的碩士們,但對於讀研,他們也褒貶不一。
已經工作了一年的中文係研究生王先生說:“研究生畢業後,本以為能找到份好工作,工作後才發現,我的工資隻比本科多300塊錢的學位補助,基本工資和本科沒什麼區別,幹的活也和本科生沒什麼區別。”
某大學研二學生章昆說:“我感覺又回到了大學的時光,研究生的課程中有很多都是在大學時就學過的東西,想放棄不學了,但想到畢業後,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就堅持下來了。”
已工作兩年的碩士生姚先生說:“我認為讀研很值,它教你的是做學問的方法,這個過程是將你的知識沉澱,並不斷升華的過程,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將這三年時間認認真真的過好,你將得到一個豐碩的果實。”
◎殷謙後話
更高的學曆,拿更高的工資,對於職場中人來說,仍然是個巨大的誘惑,但麵臨的一個難題是——青春易逝。考研後所學的知識能否適應市場與未來就業市場的發展都是一個未知數,須知,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每一刻都在更新,你現在所學的知識,三年後能否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你所考的專業,三年後能否有市場?這些都是考研者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因此擺在考研者麵前的問題是:值不值得用三年的時間去賭這個“未知天”?
無論值得不值得,無論在職場還是在校園,更多的人仍然選擇了考研;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職後考研一定要事前權衡利弊,畢竟人生沒有太多的三年可以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