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竊履作轎鼠嫁女的民俗風采――梁玉繩、王衍梅的嫁鼠詩(2 / 3)

第三,從學術研究的眼光來看。周作人說:“以履為車純是童話意境,在詩文中殊不易見到。”竊履為轎或以鞋作車的母題,就筆者所知,未見於我國的筆記小說、中外民間故事之中。在西方的灰姑娘故事中,仙人把一個南瓜變成馬車,送灰姑娘參加晚會;《酉陽雜俎》中,葉限姑娘有一雙神奇的金履,但這雙鞋子不能作車轎用;《西遊記》第81-83回,陷空山無底洞中的鼠精,在擄唐僧欲與之成婚的過程中,與孫悟空交鋒,她使用分身法,脫下腳上的花鞋,變作自身的模樣,但鼠精的花鞋並沒有變作車轎。就目前所知,竊履為轎的母題首見於鼠婚故事和以鼠婚為題材的嫁鼠詞,在故事研究中具有開拓性的、重要的、不可忽視的意義。在筆者所見到的國內外幾部民間故事母題索引和故事傳說大辭典中,也沒有見到這一母題或竊履作轎嫁鼠的故事。而這一類型的故事和母題無疑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理應引起重視並進行專門的研究。

竊履為轎的母題是上述嫁鼠詞中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民俗意蘊值得作進一步探討。這一母題未見於此前的詩文記載和典籍,但在民間俗信中卻廣泛流傳。據傳說,河北漳河兩岸正月初十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要過老鼠節。這天,家家要在炕洞口、門後牆角燒香、上供,敬老鼠神。晚飯家家要吃麵條,說是嚼老鼠尾巴。傳說這天夜裏鼠嫁閨女,各家要把貓扣起來,不讓它吃鼠。晚上睡覺時,還要把一隻小孩的鞋放在炕洞口或牆角裏,叫老鼠娶媳婦時作轎子用。

山東學者李萬鵬在《“貓嫁女”與“鼠娶婦”》一文中,介紹了山東在人日夜以花鞋作轎嫁鼠的習俗:“山東地區在人日夜為鼠忌的風俗比較普遍,一般是不點燈,不說話,早睡覺,特別是對孩子要反複囑咐,以免驚擾了老鼠的喜事。據說老鼠用人的鞋子作花轎,用瓜子皮、花生殼作禮盒,故人們留下一雙花鞋,也不掃除瓜子皮。”山東剪紙藝術家於平、任憑在剪紙百圖《老鼠嫁女》的前言中,也談到民間流傳的偷鞋作轎嫁鼠的習俗:嫁鼠“這一夜,老人們都催孩子們早上床睡覺,並提醒孩子們把鞋子放好,以防被老鼠偷去做花轎,還要在屋角撒鹽和米送給老鼠,俗名‘老鼠分錢’。孩子們卻總是不肯早睡,都想親眼看看老鼠娶親的熱烈場麵”。山東濰坊是製作布玩具鞋子裏的鼠新娘的藝術之鄉,山東的研究者李萬鵬、於平、任憑所提供的資料特別引起我們的興趣。

浙江民俗學家劉曉華給我提供的一則資料也很有意思:浙江衢州市龍遊縣民間相傳正月初一晚是鼠娶親日,有的因嫁妝不足,要拖一雙繡花鞋做嫁妝;有的因喜筵短缺,要背一些食品作菜肴,人們看見,切勿驚擾,以免妨礙老鼠成親。

竊履作轎、以鞋作陪嫁都和鞋的俗信有關。據記載,舊時民間認為,鞋有巫術作用。明清時,閨中少婦思夫盼歸時,常拿紅繡鞋占卦。蒲鬆齡《聊齋誌異?鳳陽士人》中,一麗人曾為風陽士人“度一曲”,曲曰:“望穿秋水,不見還家,潸潸淚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著紅繡鞋兒占鬼卦。”清呂湛思注“占鬼卦”雲:“夫外出,以所著之履卜之,仰則歸,俯則否,名曰占鬼卦。”清代俗曲集《白雪遺音》所收民歌《噯呀呀的》把繡鞋占卜和少婦思夫的心情描寫得入木三分:“噯呀呀的實難過,半夜三更睡不著。睡不著,披上衣服坐一坐。盼才郎,拿起繡鞋兒占一課,一隻仰著,一隻合著。要說是來,這隻鞋兒就該這麼著;要說不來,那隻鞋兒就該這麼著。”這竊履嫁鼠、以鞋作陪嫁的鞋顯然不是用來作占卜之用的;在嫁鼠詩中,也不僅僅是一種童話式的想象,那麼,此俗是否有某些民間習俗或觀念作為依據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與鞋有關的婚俗。據記載,我國長江中下遊一帶漢族地區流傳一種名叫“同鞋”的婚俗。舊時新婦嫁妝中常備銅鏡與鞋,或繪以銅鏡與鞋的紋圖,“鞋”與“諧”、“偕”同音,以鞋作嫁妝寓意“同偕到老”、“和諧美滿”。清代張雲?《四寸學》卷一雲:

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婦鞋,以帕包裹,夫婦交遞之,名曰“和諧”。

清金埴在《不下帶編》卷二中的記述比較詳細,並指出此俗源於唐。

李泌宿內院,旦起,或竊泌鞋送帝所,帝曰:“鞋者諧也,當為弼諧,事宜諧矣。”今人家嘉禮答采,必設絳絲鞋。新婦過門,進舅姑及諸姑伯姐,必具乾鞋坤鞋諸儀,亦取夫婦諧好偕老之義。事或本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