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在賬單背麵的名曲
文/程應峰
音樂史上的大音樂家舒伯特,一生窮困潦倒,隻活了三十一歲。但他留給後人的音樂財富,價值卻難以估量,光是藝術歌曲就有六百多首。時至今日,人們仍在傳唱他的《魔王》、《牧童的哀歌》、《迷娘之歌》、《菩提樹》、《小夜曲》、《野玫瑰》、《搖籃曲》等。因為他的歌曲形象鮮明,具有天使般優美純潔的旋律,情真意切,所以在歐洲音樂史上,他被尊為歌曲之王。
舒伯特脾氣溫和,赤子般的純真笑容永遠掛在臉上。他人緣極好,身邊總圍繞著一群關心他的貧寒之交。這些朋友有的在他困頓時接濟他;有的用詩歌給他帶來創作的靈感;有的盡心竭力推舉他的音樂。雖然他的作品眾多,卻不可以支撐正常的生活。有一個時期,他在朋友的引薦下,於貴族生活環境中當起了家庭教師。但他從骨子裏喜歡隨心的生活,對社會地位、貴族生活全然沒有興趣。
隻要手頭有錢,便呼朋喚友到咖啡店小坐,錢花光了再由朋友接濟他。
對於文學特別是詩歌,舒伯特有一種天生的親近傾向,他會用同一首詩作,譜寫不同曲調的曲子,比如歌德和席勒的作品他就常常反複譜曲。他總能在音樂與文字間找到種種和諧,得心應手地表達所想表達的情感。
這種隨心隨意、與世無爭的生活,常常將他推至潦倒的境地。為了生存,他甚至有過將樂曲譜寫在賬單背麵的經曆。一天晚上,他徘徊在維也納街頭,饑腸轆轆,口袋裏卻一分錢也沒有。因為餓著肚子,他本能地走進了一家飯店,可
是他身無分文,怎麼能點菜吃飯呢?這時,他希望有朋友或熟人進來,幫他解困。但左顧右盼,始終沒有見到一張熟悉的麵孔。正在失望之際,餐桌邊報紙上的一首小詩躍入他的眼簾。作曲家的本能立即把他的思緒轉到詩歌的意境之中。
他浮想聯翩,樂思綿綿,立即將它譜成歌曲並寫了出來。他把這首歌拿給飯店老板看。老板從他的衣著、臉色中悟出了他的意思,便用一份土豆燒牛肉換了他的這首歌曲。多年以後,這張譜有歌曲的賬單被送到巴黎拍賣,以四萬法郎起價。
這首歌曲就是著名的《搖籃曲》。
《搖籃曲》舒緩、親切、深情的旋律,滲透到了世界上多少母親的心底啊!它輕輕地催著嬰兒入睡,讓孩子擁抱著母愛的溫暖進入夢鄉,讓他們在友好的親情氛圍中,做著天使般美麗的夢。《搖籃曲》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可惜,處境艱難的作曲家,竟然要餓著肚子,向人類展示他卓越的天才。人們常說“窮而後工”,也許,對於藝術家來說,人生的困厄恰恰是他們上進的階梯。